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長征路線將申請世界文化遺產 紅利超2000億

2015年04月27日 14:44 | 來源:長江商報
分享到: 

  原標題:長征路線將申請世界文化遺產 紅利超2000億

 

20150427142508c739a

 

  時隔4年,長征路線再次成為申遺熱點。

  4月19日,“紅軍長征過瀘州80周年”研討會在瀘州敘永舉行。在這次由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和中共瀘州市委共同舉辦的會議上,“長征路線申遺”成為討論的焦點話題。

  “今年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入川80周年,明年是長征勝利80周年。我們將繼續深度挖掘,大力推動,最終燒開這盆水,讓長征走向世界。”四川省社科院黨委書記李后強在會上表示。

  4年前,2011年11月,李后強和他的兩位同事楊先農、侯水平向四川省委、省政府提交報告,倡議將“長征路線”作為線路文化,由四川省牽頭組織申報中國和世界文化遺產。

  這一建議隨后得到了四川省委領導的支持,亦得到長征沿線其他14個省市自治區的積極響應。

  4年來,四川省社科院展開了一系列“申遺”的前期準備工作。目前,四川段的長征文化資源調研工作已結束。

  李后強對長江商報記者坦承:“長征申遺路漫漫,現在還只處于理論探索和宣傳階段,亟待形成由黨和政府組織領導的申遺統一有效的協調管理機制和相關機構。”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五次反“圍剿”戰爭遭遇失敗,紅軍第一方面軍(中央紅軍)主力開始長征。1936年10月,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勝利會師,歷史上稱為“長征”、“萬里長征”和“二萬五千里長征”。

  “紅軍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遠征,其特征是路線長、人員多、環境差、傷亡大、結局好。”李后強說,整整兩年時間里,長征跨越中國15個省,轉戰地域面積總和比許多歐洲國家國土面積都大,翻越20多座大型山脈,其中5座位于世界屋脊之上且終年積雪。

  這些特征表明,長征是一種精神,是人類文明的象征、重要節點、動力源泉。在李后強看來,長征是突破了國度、階級和政治界線的人類精神的豐碑,其給予人類的精神財富是走向理想所必需的永不磨滅的信念。

  長征在四川境內經歷的路程和時間最長、情況最復雜、內容最豐富。四川省,無疑是展現長征精神、長征文化、長征路線的重要舞臺。

  2011年11月底,李后強和同事楊先農、侯水平3人經過調研,寫成《關于四川省牽頭組織“長征路線”申遺和“國際長征文化館”建設的建議》,上報四川省委、省政府,倡議省里牽頭組織“長征路線”申遺,“希望借此對長征精神進行宣揚和對長征文化進行保護”。

  隨后,四川省委主要領導及時地批示并予以支持。李后強向長江商報記者透露,四川省委宣傳部特地撥出4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支持四川省社科院開展有關長征申遺的調研活動。

  2011年12月,四川省社科院邀請長征路線沿線14省(市、區)社科院作為發起單位,共同推進長征路線申報中國文化遺產和世界文化遺產。這些省市區積極響應,4年來共同舉辦了一系列活動,如發行長征紀念郵票、從事大型調研活動等。

  4名川籍全國政協委員還在2012年全國兩會上聯名提交了長征“申遺”提案,國家相關部門回復表示“是好事,可以進行研究”。目前,中國工農紅軍長征路線申遺、建館、扶貧工作推進辦公室,設在四川省社科院毛澤東思想研究所內,由所長楊先農兼任辦公室主任。

  楊先農最近兩年全程參與了四川段長征文化資源調研工作。“這些長征路線不管是人文的,還是自然的,都值得推崇和保護。而現狀是,長征路線長、文物保護不夠、遺址損害嚴重,保持原貌的不多。國家應該加大統一保護力度,申遺就是一個契機。”楊先農說。

  但回顧這幾年的工作,李后強坦承,“現在還只處于理論探索和宣傳階段,申遺還有很多事要做。”比如,長征路線作為申遺項目需要建立一個涵蓋整個遺產范圍的管理機制和跨區域的協調機制,應有系統性規劃,納入國家保護機制,然后才能進入中國申報世界遺產預備清單,被編制申報世界遺產文本之后正式進入申報程序。

  李后強建議參考和借鑒中國大運河和絲綢之路申遺的經驗,在國務院統一領導之前,四川省目前迫切需要做好兩方面的前期工作:建立健全領導機構,組織專門力量抓好省內的規劃和研究,制訂具體措施;由四川省委、省政府牽頭整合長征沿線其他省市的力量,做好協調工作。

  申遺仍處于“理論探索和宣傳階段”

  A

  B

  申遺紅利覆蓋多個省市

  事實上,長征申遺并不是唯一目的。楊先農表示,長征的申遺可以帶動整個沿線道路實現共同富裕,“四川省提出申遺后,幾乎所有紅軍走過的地方都一片歡呼聲。”

  在楊先農看來,消除物質貧困、實現共同富裕,本來就是弘揚長征精神、長征文化的題中之義。而通過長征申遺活動,轉變文化發展方式,盤活“長征路線”這個世界聞名的線性文化資源,從而創造消除“物質貧困”和“精神貧困”的“雙消除模式”。

  “長征路線是群眾路線、思想路線、文化路線、生命路線、教育路線,同時也是今天的旅游路線、交通路線、扶貧路線、生態路線、財富路線,是中國走向世界的開放路線。”李后強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長征沿線至今仍是全國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區域,可以申遺為載體,加快實施交通、水利、扶貧、社會建設和文化旅游、基層政權等六大工程,加大對外開放。

  李后強說,長征路線還上接北方陸上絲綢之路,下聯南方海上絲綢之路,串聯起了整個“一帶一路”。

  其實,長征路線是“珍珠項鏈式”的物質遺產,“路線”是項鏈,是無形的文化概念,而“珍珠”則是有形的物質遺產——一個個紅色城鎮、一座座紅色遺址和紀念館。“長征路線申遺,其實是深度開發紅色旅游,是紅色旅游創新發展的里程碑事件。”知名文化旅游學者裴鈺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申遺只是一個項目,總體思想是把紅色旅游景區打造成“未來的世界遺產”,即按照世界遺產的標準,建設紅色旅游景區、紀念館、故居等,把它們打造成未來的世界文化遺產。

  裴鈺說,長征路線貫穿中西部,第一、二產業較為落后,旅游服務業發展處于“財政弱、引資難、項目少”的尷尬境地。紅色旅游是高端的主題旅游,是以政務培訓和接待為主的新型優勢業態,是政府投資的重點,而申遺成功將大大刺激政府投資。長征路線申遺成功,產業增量是非常寬廣的。

  裴鈺算了一筆賬:2005年至2010年“十一五”期間,國家共安排紅色旅游專項建設資金約80億元。至2010年,紅色旅游全年接待游客4.3億人次,占國內旅游人數的20%,年綜合收入達到了1302億元。預計到2015年,全國紅色旅游年出行人數突破8億人次,年均增長15%,占國內旅游總人次的比重提高到25%;綜合收入突破2000億元,年均增長10%;累計新增直接就業50萬人、間接就業200萬人。

  “如果‘十二五’期間,長征申遺成功,全國紅色旅游綜合收入將遠遠超過2000億元。”裴鈺說,這個申遺項目覆蓋省市多,利益共沾,能促進多方發展。

  但長征路線的申遺,也被一些批評人士質疑:長征精神不需要世俗化、功利化的行為來貼金,“申遺”并不是其傳承的唯一方式。這些人士指出,長征路線申遺的推進,應該有一個統籌性、全局性、系統性的規劃,而不要追逐短期經濟效益、旅游效益,被商業庸俗化、被商業利益所左右。

  “意識形態不是問題”

  C

  這4年來所做工作,僅僅是申遺路上的起點。申遺往往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杭州西湖申遺,前后加起來就足有26年。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路線跨越范圍大、難度大,是否會踏上“申遺”的“長征”?國家遺產中心主任、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副院長呂舟坦言,長征路線申報世界遺產面臨諸多挑戰,如怎樣用世界遺產的語言來表達長征的價值、長征路線申報世界遺產的管理機制問題等。

  而更多的人則擔憂:長征的意識形態色彩,會不會成為其“申遺”的障礙?李后強亦認為長征路線要成為世界遺產最主要的障礙是意識形態。

  “世界遺產的認定,選票不掌握在我們手里,需要理性務實對待。脫離世界遺產體系,或者改造規則,都是不現實的。長征是具有強烈意識形態色彩的歷史文化遺產,如何達到‘普遍性’,是最大的挑戰。”李后強說。

  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李忠杰亦表示,長征稱得上人類人文歷史的一個遺產,值得保護,只要國際上專家不戴過于政治化的眼鏡來看它,“我覺得還是很有希望的,不妨努力一下。”

  “事實上,世界遺產評定,從來不回避意識形態,評定標準體系中就包含‘意識形態’因素。”裴鈺認為,長征的意識形態色彩,非但不是問題,反而可能是優勢。

  《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規定的世界遺產6條評定標準中,有兩條為意識形態標準,即:可以表達人類觀念的一個轉變;與有特殊意義的世界或者現行的某種傳統、思想或者文學藝術有直接關系。

  目前,全球有3個世界意識形態遺產,一個是美國費城獨立廳,1776年《獨立宣言》和1787年《美利堅合眾國憲法》在此簽署,這兩份文件體現了民族獨立、人人平等、自由民主等原則,1979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另一個是波蘭奧斯維辛集中營遺址,控訴納粹蓄意種族滅絕思想,重申人人平等和民族平等,1979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還有一個是美國“自由女神銅像國家紀念碑”(俗稱“自由女神像”),其主旨是廢除奴隸制度,實現公平自由和機會均等,1984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以上3個例子,恰好揭示了意識形態遺產的“普遍性”,即一種思想意識,它應符合自由、獨立、平等的普遍法則,在母國歷史中具有根本性的重要價值,同時,它的影響力要超出單一國家范疇。這種思想意識的形成,推動世界歷史走進“新型政治”時期。

  裴鈺表示,長征所承載的思想訴求——即反封建反殖民主義,實現民族獨立和自由,人人平等,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具有根本性的價值。從瑞金到延安的歷史,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端。作為亞洲近代民族獨立運動的重大事件,長征的影響力早已沖出國門。所以,長征符合世界文化遺產的“普遍性價值”。

  而長征路線一旦申遺成功,將填補中國沒有近代世界文化遺產的空白。

  專訪四川省社科院黨委書記李后強——

  長征路線符合申遺條件

  “長征”一詞的提出始于四川

  長江商報:2011年你和你的同事為何想到長征路線申遺?

  李后強:當年11月召開的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指出:要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開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對外文化交流,廣泛參與世界文明對話。中共四川省委九屆九次全會也強調,要深入挖掘紅色文化、歷史文化,著力打造以紅軍長征路線、川陜革命根據地、偉人故里、將帥紀念園為主要內容的紅色文化產業帶。

  長征精神和長征文化一直是我們的研究領域。我們認為,四川省的紅色文化所包含的長征精神、長征文化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優質文化資源,也是中華民族文化軟實力和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長江商報:長征涉及10多個省份,你們為什么建議由四川省來牽頭申遺?

  李后強:“長征”這個詞就是在四川第一次提出來的。1935年5月20日,紅軍來到四川冕寧,朱德總司令發布《中國工農紅軍布告》,其中寫道:“紅軍萬里長征,所向勢如破竹”。隨后在冕寧縣革委會成立大會上,朱德在講話里又提到“長征”一詞,這是目前發現的最早使用“長征”一詞的布告和講話。1935年8月5日,中央政治局四川沙窩會議有一個《中央關于一、四方面軍會合后的政治形勢與任務的決議》,里面提到“長征是中國歷史上的空前的偉大事業……”這是在正式的中央文件中首次使用“長征”的提法。

  我們熟悉的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都是在四川境內發生的。長征在四川境內經歷的路程和時間最長、活動范圍廣(途經四川省內60%的縣)、情況最復雜、內容最豐富。可以驕傲地說,長征事件的起點是江西瑞金,“長征”理念的明晰提出、或者說“長征文化”符號的提煉是從四川省開始的。

  長征路線符合申遺條件

  長江商報:長征路線符合申遺條件嗎?

  李后強:我們的初步想法是先推動申報中國文化遺產,再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前者問題不大;后者就難得多了。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第三條:遺址:從歷史、美學、人種學或人類學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人造工程或人與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遺址地帶。以及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文化遺產項目的條件第六條:與具特殊普遍意義的事件或現行傳統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學藝術作品有直接或實質的聯系。

  根據上述“公約”、“標準”條款,“長征路線”作為舉世聞名的線性文化遺產,符合這個條件。線性文化遺產,主要是指在擁有特殊文化資源集合的線形或帶狀區域內的物質和非物質的文化遺產族群,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全新的文化遺產保護理念。

  長江商報:長征精神已成人類共同財富,怎么理解“長征精神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李后強:“長征精神是中國的”很好理解,我們經常說“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輩;苦不苦,想想紅軍長征二萬五”,它已經成為鼓舞人們前進的巨大動力。

  說長征精神是世界的,是因為它追求的境界是人類共同的價值觀念,長征的精神元素已超越黨派、國界和膚色的限制。同時,長征精神所包含的堅韌、英勇、不屈不撓、敢于勝利的內核也被世界廣泛接受。我可以舉一些例子:從2002年10月16日至2003年11月3日,兩個英國小伙子,李愛德和馬普安,徒步383天,穿越8個省與兩個自治區,成功走完了當年紅軍的長征路。他們后來還寫成書——《兩個人的長征》。

  美國記者斯諾的《紅星照耀中國》中關于長征精神是這樣說的:“讀者可以略微窺知使他們成為不可征服的那種精神,那種力量,那種欲望,那種熱情———凡是這些,斷不是一個作家所能創造出來的。這些是人類歷史本身的豐富而燦爛的精華。”

  無論作者的意識形態、政治立場如何,無不認為長征是“人類歷史上英勇無畏和堅韌不拔精神的典范”。毫無疑問,長征是人類文明的偉大文化遺產,它的偉大首先是造就了一種精神——中國工農紅軍用鮮血和生命造就的長征精神,這種精神已成為人類最珍貴的共同精神財富。

  應盡快形成“申遺”協調管理機構

  長江商報:長征路線“申遺”難度在哪里?如何解決?

  李后強:雖然這幾年,我們不遺余力地推動長征路線申遺的理論和宣傳工作,但目前還面臨很多問題。

  第一,尚未形成由黨和政府組織領導的“申遺”統一有效的協調管理機制和機構。

  長征路線申遺和保護工程,是一個跨地域、跨部門、高度綜合性的系統工程,應該盡快成立長征路線遺存保護和申遺協調機構,理順沿線各地區、各部門(如文化、文物、旅游、交通、環保、建設等)的關系。在由國務院統一領導之前,四川省目前迫切需要做好兩方面的前期工作:建立健全領導機構,組織專門力量抓好省內的規劃和研究,制訂具體措施;由四川省委、省政府牽頭整合長征沿線其他省市的力量,做好協調工作。

  第二,對長征路線文化遺產的摸底、調查和研究還遠遠不夠,缺乏足夠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按照《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的要求,長征路線申遺需要通盤考慮物質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摸清長征路線遺存的整體情況,掌握第一手材料。目前我們對物質文化遺產掌握的情況比較清晰,非物質文化遺產則需更細致深入的調查、研究。對于長征遺跡的損毀、破舊、老化的情況,沒有做最新的統計。應抓緊組織專家制訂數據處理技術標準和規范,統一保護對象的類型劃分標準,為各地編制長征路線保護利用規劃,打通技術屏障。

  第三,長征路線要成為世界遺產,最主要的障礙是意識形態。世界遺產的認定,選票不掌握在我們手里,需要理性務實對待。脫離世界遺產體系,或者改造規則,都是不現實的。長征是具有強烈意識形態色彩的歷史文化遺產,如何達到“普遍性”,是最大的挑戰。

 

編輯:鞏盼東

關鍵詞:長征路線 申請世界文化遺產 長征申遺 紅利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