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無證越界行醫普遍 整形美容千萬莫成毀形毀容
原標題:整形美容 千萬莫成毀形毀容
中國整形美容協會日前在京舉辦的“赴韓整形維權失敗案例新聞通報會”上通報了近期赴韓整形失敗患者維權失敗事件,引發廣泛關注。事實上,隨著這股整形美容風潮“越刮越烈”,市場上出現了越來越多整形失敗的案例。據報道,國內整容整形業興起近10年來,平均每年因整形美容導致毀容毀形的投訴近兩萬起。
微博、微信等新興媒體更逐漸成為無證醫療美容廣告的“重災區”。業內人士透露,流通到朋友圈和微博中銷售的微整形藥劑有95%是假的,目前在中國僅有1萬名左右的醫師具備整形美容的資質,而剩下十幾萬名醫師正在非法從業。
亂象1
微信微博拉客整容
注射針劑資質難辨
一些不法商家利用微信、微博等新興媒體發布大量違法整形美容的信息,由于此類“微商”提供的價格往往比正規醫療美容機構便宜,因此吸引了不少愛美人士。
記者發現,在微博上能搜索到上千名提供微整形的用戶,部分用戶表示能提供注射針劑的批發,還有部分用戶以整形美容醫師或者整形美容工作室的身份注冊賬號。在微信上,記者也發現許多類似店鋪。
國內一家整形美容平臺“更美APP”的創始人&CEO劉迪告訴記者,目前國內審批通過的微整形藥劑供貨商只針對醫療機構銷售,“可以說流通到朋友圈和淘寶中銷售的藥劑有95%都是假的。”劉迪說,“現在還有部分貪圖利益的商家用國家明令禁止的奧美定當玻尿酸注射給客人。”
長沙華美諾德醫學美容醫院院長向才錦告訴記者,市面上注射最多的肉毒素,其實屬于毒麻藥類,需要嚴格的管理措施,只有具備資質的大型醫院才能進貨,并且對開處方的醫生和進貨后的管理都有嚴格的規定。“但現在隨便一家美容院都打著能夠注射肉毒素的廣告。”
亂象2
醫療資質“傻傻不分”
無證越界行醫普遍
記者了解到,美容分醫療美容和生活美容兩類,而注射美容屬于醫療美容范疇,生活美容只能做潔面、護膚這種普通的護理類美容。然而事實上,現在市面上許多毫無資質的美容院也在悄悄進行著醫療美容。
湖南常德市民李小姐告訴記者,常德市高山街一家名為“瑞麗”的美甲店就存在超范圍經營的現象。“他們只帶在店內做指甲的熟客去打針,在確定一些顧客有整形需求后,會把她帶到旁邊的居民樓上進行注射。”李小姐說,自己問過這家店的店員,得知這只是一家美甲店,根本不具備做醫療美容的資格。
中華醫學會整形外科學分會常委、北京醫學會整形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成形外科主任醫生馬勇光告訴記者,目前我國在中華醫學會整形外科學分會注冊的正規整形美容醫師只有2700多人,“此外,據我們估計,在各個地方通過當地衛生主管部門核準的具備美容外科執業資質的醫師大約只有六千到八千人。”馬勇光說,“但事實上真正的從業人員卻遠不止這個數。”
目前,市面上許多美容機構打著“韓國醫生”來中國進行手術的幌子欺騙消費者。對此,馬勇光表示,各地方對于外籍醫生來中國執業都有自己的規定,以北京為例,如果外籍醫生要具備到北京行醫的資格必須要通過外國醫師在京短期行醫資格考試。“據我了解,每年參加這個考試的外籍醫生十分少,而去年通過考試的韓國醫生只有一人。”馬勇光說。
亂象3
整形美容價差非常大
微整形培訓機構泛濫
記者調查發現,整形美容巨大的價差也早已經成為業內“公開的秘密”。
劉迪表示,除了部分整形美容機構的進貨渠道不一造成價差巨大外,現在整形市場的價格有50%以上的錢是用來作為渠道和銷售費用的。
“這些錢也沒落到醫院或醫生手里,全都被用來砸廣告或者買客戶。比如整形醫院很大一塊客流是美容院帶來的,美容院給整形醫院介紹一個客人,醫院要給美容院的分成,平均高達這個客人消費額的50%以上。”劉迪說,“而客人進入整形醫院后,還有一層服務是咨詢,咨詢師也會得到銷售額10%到20%的分成。”
此外,一些“微整形培訓機構”稱可以為學員提供面部整形理論和注射填充技術等培訓,學員經過短時間培訓后取得機構頒發的資格證就直接上崗。但業內人士表示,這些“資格證”并不被正規的醫療整形機構承認。
編輯:趙彥
關鍵詞:整容投訴 美容廣告 微信微博新興媒體 整形失敗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