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要論今日要論
誰為“互聯網+”護航?
原標題:人民網評:大數據打假為“互聯網+”護航
互聯網作為新產業新業態的媒介和載體,正在加速改變原有的商業模式,以互聯網為載體、線上線下互動的新興消費正成為未來重要的消費增長點。網購等電子商務因其多樣性、便利性及價格等優勢,不僅改變著人們傳統消費習慣,也正逐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2014年全國網上商品和服務零售額增長49.7%,比社會消費零售總額增速高出近40個百分點。
在網購火爆的背后,假冒侵權泛濫卻成為行業發展的最大憂患。國家工商總局2014年下半年網絡交易商品定向監測的92個批次樣品中,正品率僅為58.7%,一些知名電商平臺正品率顯著偏低。網購假冒侵權嚴重損害消費者權益、侵蝕消費者信心,破壞“誠信”這一商業根基,并最終導致“逆向淘汰”,損害包括電商平臺、消費者和正規商家在內的整體利益,造成整個社會商業和信用生態塌陷。
在社會整體信用狀況還未有很好基礎、假冒侵權現象還較普遍的情況下快速發展起來的電商業務,由于其虛擬性特征,假冒侵權行為更容易滋生、繁殖和傳播。正如淘寶網指出,反對假冒侵權行為注定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戰役”;馬云也曾表示,假貨是淘寶的“命門”,“假貨是阿里巴巴未來30年的最大挑戰”等擔憂。
其實,對于網購假冒侵權并非沒有方法,大數據就是有效的防假打假工具。從公安部、質監總局和知識產權局等部門近期公布的大數據打假成果也已證實,基于互聯網的數據處理與定位追溯技術,電子商務平臺聯手執法部門實現了互聯網思維之下的監管和執法。利用電商擁有的交易、評價、發退貨、登陸IP、商品文字、圖片描述、維權投訴等海量數據信息,通過智能追蹤識別、數據抓取與交叉分析、大數據建模等技術,將涉假侵權信息剝離出來,在大數據的“慧眼”下假冒侵權行為無處藏身。這有望大幅扭轉我國知識產權保護難之局面。
無疑,電商平臺是線上防假打假第一“責任人”。電商平臺通過大數據分析、認證管理、購買抽檢等手段定位線上假貨,但同時還需要聯動包括公安、質監、知識產權保護等政府部門、品牌權利人在內的電商生態參與者,實現從線上跟蹤識別到線下查處執法的協同打假機制,各部門聯手共治徹底清除假冒侵權源頭。
在大數據打擊網絡假冒侵權行為的同時,還需要運用更嚴厲的身份識別和禁入制度營造誠信守法的商業氛圍,將商家背信違法行為記錄在案,并在一定范圍共享,讓假冒侵權的人付出應有代價,倒逼廠商和賣家重視誠信經營、守法經營的基本規則,促進我國經濟信用狀態的不斷提升,這也是經濟發展質量提升的一個重要標志。此外,需要盡快建立和完善相關立法,保障個人與商業數據的開發利用與保護,維護消費安全。
互聯網浪潮是時代潮流,正在深刻影響著每個產業、企業和個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
站在“互聯網+”風口上的中國經濟,只有在電商平臺和政府相關部門戮力同心充分挖掘大數據價值、建立起防假打假安全監察網,才能建立起互聯網時代的良性信用和競爭生態,“互聯網+”才能充分發揮產業創新業態創新的正能量,中國經濟才能更好地飛起來。
(作者系財達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
編輯:水靈
關鍵詞:大數據 打假 互聯網+ 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