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專題>2015全國兩會>面孔 面孔

馮驥才:民間文化遺產保護不力在于缺乏文化自覺

2015年03月13日 14:13 | 作者:趙瑩瑩 | 來源: 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全國政協委員馮驥才 資料圖

  全國政協委員馮驥才 資料圖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13日訊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發展智慧城市,要保護和傳承歷史、地域文化。今年兩會期間,保護傳統村落,尋回失落了的“鄉愁”,成為委員們關心的熱點話題。

 

  “2000年全國有360萬個古村落,2010年是270萬個,10年就消失了90萬個,現在的自然村只有200萬個左右。”一組數據說完,憂心忡忡的馮驥才委員不由自主地蹙起了眉頭。“古村落孕育了中華傳統文化,也承載著我們的鄉愁。然而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逐步推進,很多傳統村落正在迅速消失。”

 

  去年,國務院撥款100億元,由住建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等聯合發起中國傳統村落保護項目,開始對各省各民族地區古村落進行全面調查認定。過去一年,馮驥才委員親自帶隊,深入河北等地進行立檔調查。檔案主要以文字、圖像相結合的方式,從人類學、歷史學、民俗學、遺產學等視角切入,盤清和搶救傳統村落的家底,全面清晰地記錄各類傳統村落的多樣性原生態信息。

 

  馮驥才告訴記者,根據專家提出的一整套標準,目前已認定了三批共2550個中國傳統村落。“我的預期是將來要超過5000個。凡是認定為農耕文明時期留下的重要歷史財富,都不許再動了,下一步就是為這些村落的保護制定規劃。”

 

  “我國1300多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絕大多數都在這些古村落里,少數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是全部都在村落中。”在馮驥才委員心中,古村落的價值絕不小于萬里長城。“搶救古村落就是和時間賽跑。”還有大量村落等待調查立檔的現實,讓他著實有些焦急。

 

  因農民外出打工,越來越多的村落出現了“空巢”現象;有的古村落經年歷久,多已破敗,重修無力;有的在匆匆忙忙開發旅游;還有的古村落早已從地圖上消失。“國家認定標準有了,現在還需要一個科學的保護體系。”馮驥才委員提出,從責任人、監督機制、長遠規劃,到立法,缺一不可。“物質文化遺產有《國家文物法》,非物質文化遺產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古村落也應該有《中國古村落法》。”在他看來,在法律保護的基礎上,留住原住民同樣至關重要,“故鄉都不存在了,哪里還有鄉愁呢?”

 

  馮驥才委員認為,民間文化遺產保護不力,很大程度上還在于從官員到專家學者,再到老百姓,普遍缺乏文化自覺,而文化自覺“不光說,更要做”。在保護古村落的基礎上,還要讓當地人有生活來源,同時把現代科技文明給城市人提供的便利輸入到村落中,讓村里人能夠安心、便利地生活。

 

  “古村落的保護,不能變成官員的政績、學者的科研成果、開發商的資源。”為此,馮驥才委員呼吁將文保執法列入官員考核并建立問責機制。“如何讓原住民意識到村落的文化價值?喚醒一種文化自覺?這是政府要做的事,也是最難的事。”(趙瑩瑩)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全國兩會 兩會 馮驥才 民間文化遺產保護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