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5全國兩會>本網特稿 本網特稿
核電審批項目重啟 中廣核紅沿河核電二期項目獲國家核準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10日訊(記者 王碩) 3月10日,國家發改委發布文件,確定中國廣核集團(以下簡稱中廣核)紅沿河二期項目兩臺百萬千瓦核電機組已獲核準,這是4年來我國真正意義上新批的核電項目。在獲得國家核安全局頒發的建造許可證后,紅沿河核電二期項目即可開工建設。
2015年3月11日,是福島核事故四周年之際。自2011年起,我國并沒有新的核電項目獲批。“本次紅沿河核電二期項目獲得國家核準,標志著我國核電發展進入一個新時期。”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賀禹表示。
據悉,紅沿河核電站二期工程規劃建設的兩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使用我國自主核電技術品牌——ACPR1000。該技術是中廣核堅持自主創新,按照國際最新安全標準,借鑒國際核電領域的最新經驗反饋,基于成熟堆型實施改進形成自主品牌的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技術,該技術具備三代核電主要安全技術特征,滿足中國最新核安全要求。賀禹表示,紅沿河核電二期項目兩臺機組的建設將進一步提高中國核電自主化水平,促進我國核電產業技術升級。
21名委員聯名提案建議:推動核電新一輪規模發展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由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賀禹發起,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干勇,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朱之鑫,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國資委原副主任金陽等21位委員聯名向大會提交了題為《推動核電新一輪規模發展,實現中長期國家能源結構調整戰略目標》政協提案。
委員們認為,在滿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能源剛性需求及節能減排的剛性要求硬約束條件下,我國應推動核電新一輪規模發展,建議將內陸核電建設真正提上議事日程,爭取“十三五”初期首批內陸核電項目開工建設。
3月10日,賀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發展核電是滿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能源剛性需求及節能減排的剛性要求硬約束條件下的必然需要。按照我國向國際社會做出的公開承諾——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達到20%左右,倒推核電裝機規模,“在考慮最大發展潛力的情況下,除了發展風電、水電、太陽能發電等,需要有3.3億噸標準煤的缺口需要由核電填補,即需要核電裝機規模達到1.5億至2億千瓦。”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就需要從國家戰略層面進一步明確核電在我國能源電力供應中的地位,實現核電在我國的規模化發展。
賀禹指出,我國核電已經具備規?;l展的基礎和條件。目前,我國核電在運裝機容量2028萬千瓦,在建裝機容量2800萬千瓦。經過近30年不間斷的發展,特別是“十一五”以來的快速發展,我國創新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具備了規?;l展核電的技術能力。同時,我國已形成較強的產業鏈配套能力,我國核電裝備制造產能已達10~12臺套/年,工程建設能力可以滿足30~50臺機組同時建設。此外,人才培養和儲備體系不斷完善,近10年來各核電企業持續培養了大批人才,很好地滿足了我國核電研發設計、工程建設及生產運營的需要。再加上近10年來幾家主要核電企業在海外鈾資源開發方面持續取得突破進展,核燃料供應保障充分,完全能夠滿足后續核電規模發展的需要。
目前,我國核電站均建設在沿海地區,如果啟動規?;l展應如何布局?賀禹建議,應將內陸核電建設真正提上議事日程,爭取“十三五”初期首批內陸核電項目開工建設。
賀禹表示,從全球看,內陸核電具有豐富的建設運行經驗和良好的運行業績,國際上也不區分沿海和內陸核電,兩者沒有必然差別。截至2014年底,全球超過一半(57.9%)的在運核電機組位于內陸地區。主要核電大國中,美國、法國、俄羅斯內陸核電比例均高于60%,安全性已得到充分驗證。實踐表明,內陸與沿海核電在設計、建設和運營上標準是一致的。
對于社會中存在的對核電站安全的擔憂,賀禹指出,一方面,我國核電技術具有后發優勢。與全球核電發展最快的國家和地區——美國和歐洲相比,美國的核電站大多建于上世紀60-70年代;歐洲大多建于上世紀70-80年代。而我國從上世紀80年代才開始建設,大多數在建核電站均建于2005年之后。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經過近30年不間斷的發展,特別是“十一五”以來的快速發展,核電無論在技術、建設、運營管理中都積累了眾多經驗,培養了大量專業人才,這是其他國家和地區都不具備的;另一方面,在管理標準上,我國全面與國際接軌。再加上近年來不斷針對運行中及在建核電站的近百項安全改進措施,大大提升了機組應對嚴重事件的能力,完全可以滿足核電安全需要。
編輯:孫莉姍
關鍵詞:核電 項目 建設 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