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委員講堂委員講堂
代表委員:幾乎所有醫生都曾連續工作24小時
陳鑫
溫建民
優質資源有限,其實有的小毛病不用去大醫院
要打破體制約束,讓醫生自由流轉起來
做手術一站就是7小時,對一些醫生來說這是“家常便飯”,不過也因為長期這樣超負荷工作,不時發生醫生猝死事件。3月2日,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精神科28歲醫生猝死,昨天,邵逸夫醫院麻醉科26歲女醫生猝死……這一系列事件都讓人們不禁發問,這到底怎么了?在昨天的全國兩會上,醫衛界代表、委員們也“曬”出了自己的工作狀態,說出了外人所不知道的辛苦。他們也呼吁,醫生太累了,需要減負。
昨天,浙江一名女醫生猝死
3月4日凌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一名剛工作三年的規培輪轉女醫生在麻醉科值夜班后猝死,年僅26歲。室友發現送到急診,雖然該院多位專家同事盡力搶救,依然沒有留住這條年輕的生命。醫院方面稱,該醫生生前工作并未超時,警方還在調查死亡原因(詳見封19版)。不過,這起意外還是引發了人們對醫生工作強度的關注,現代快報記者梳理發現,近年來醫生猝死現象并不是個例。
2014年11月22日我國脊柱微創領域著名專家白一冰教授的突然辭世,是我國脊柱微創領域的巨大損失;去年11月,武警總醫院心血管外科年僅49歲的王奇主任因連續五天做手術搶救患者,腦出血搶救無效逝世,經媒體報道后,也引發了社會的極大關注;同年的10月份,在北京近兩周時間內,兩家知名三甲醫院接連倒下了三名醫生。
再往前追溯,兩年內全國已有大約15名麻醉醫生猝死,而且很多都是科室里的骨干醫生。
醫生工作超負荷,需要減負
昨天,在政協醫衛界別小組討論中,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骨科主任溫建民呼吁,要重視醫生的猝死現象,為醫生減負。他說,長期這樣工作太累,很多時候是機制造成的,現在醫院搞無假日門診,星期六都得上班,就造成了醫生的過勞,一個醫生一周的工作時間是40個小時,但是沒有一個醫生不超出這個工作時間的,而且是大大超出。打個比方,一個醫生一天看一百多個病人,看到最后醫生心力交瘁,筋疲力盡,談何“看得好病”呢。
“特別是年輕骨干醫生,現在需要三年的住院醫師培訓,這意味著常常24小時在醫院里回不了家,而且是隨叫隨到,夜里起來三四次是常事,這是普通人無法想象的。”溫建民說。
幾乎所有醫生都曾連續工作24小時
“每周至少有1-2次上夜班,周末值班,加上門診、查房、手術、寫病歷、寫論文……我已經不記得自己上一次和朋友聚會是什么時候了。”一位供職于南京某三甲醫院的心胸外科的副主任醫師在接受采訪時告訴現代快報記者。他描述了自己春節長假后這一周的生活,4個手術日,平均每個手術4個小時,一天下來至少3臺手術,那么就要在手術臺上站足12個小時。中間只能吃盒飯,如果錯過了吃飯時間,就餓著肚子。“我們醫生的胃沒有幾個是好的。”
調查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八成醫生中午休息不超過半個小時,甚至不少人午飯及午休時間只有10分鐘。近八成醫生每天工作8至12小時,幾乎所有醫生都曾連續工作24小時以上,半數人曾連續工作超過36小時,約有兩成醫生甚至曾連續工作48小時以上。
編輯:趙彥
關鍵詞:陳鑫 溫建民 政協委員 人大代表 分級診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