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莫把催婚當負擔
原標題:人民日報民生觀:莫把催婚當負擔
從某種意義上說,催婚是老人和子女溝通交流的一種方式、一個話頭
“你也老大不小了”“有女朋友嗎”“啥時候結婚”……過年,對一些單身人士來說,比春運還煩人的是家人的催婚,有人為此甚至不愿回家。
為什么會有人發出“每逢佳節被逼婚”的感嘆?一句話,兩輩人之間話語體系擰巴了,螺絲擰不進螺母。
從老人角度看,一年好容易見孩子一次面,說什么?孩子的生活環境不清楚,工作內容不知道,社交情況不熟悉,沒法兒就此展開話題。“一見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說我‘胖了’,說我‘胖了’之后即大罵其新黨……談話是總不投機的了。”瞧,魯迅回家,跟長輩也沒啥話說。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那么,家之大事,則在業與婚。如果孩子還單身,父母能聊的主題恐怕只有婚姻大事了。
從子女角度看,找不到另一半的原因很多。但是,職場壓力、居住不易、掙得太少等問題讓年輕人的生活非常“充實”,上班忙工作、加班忙工作、回家忙工作,沒工作的話可以消遣時光的地方、花樣很多。所以,只要不刻意去想婚姻問題,完全可以當一個“快樂的單身漢”。
反觀我們的父母,世界在遠離他們,社會在遠離他們,孩子在遠離他們,疾病、孤獨、寂寞卻在走近他們。
我奶奶長期臥病在床,有一年過年我回老家,她說手上扎了個刺。我就仔細端詳,沒找到。但她堅稱手上有刺。我拿著手電端著她的手上上下下、反反復復看了好幾遍,可還是找不到這個刺。后來我爺爺說,她是想找話頭跟人說說話。
從某種意義上說,催婚好比我奶奶手上的刺,是老人和子女溝通交流的一種方式、一個話頭。子女也許聽膩了,聽煩了,聽厭了,但要看到,父母能和我們說的話在今后的日子里越來越少了。哪怕是不入耳的話,將來想聽都聽不到了,更何況這種關心我們終身大事的話,有什么聽不了的?為什么不把這種交流當作和父母溝通的一座橋梁?找不到對象,和爸媽多說說自己的實際生活、思想狀況、工作環境,解釋的過程就是和他們談心的過程。別怕爸媽不愿意聽,這個世界上,恐怕只有他們會把我們的話——不管多么無聊透頂——真心當回事,恐怕只有他們會把我們的事——不管多么雞毛蒜皮——真心當回事。
所以,家人催婚,可以是一件很煩心的事,也可以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 人民日報 》( 2015年02月13日 14 版)
編輯:水靈
關鍵詞:催婚 剩男剩女 幸福 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