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互聯網成撬動醫改頑石杠桿

2017年我國移動醫療市場規模將達125億元

2015年01月20日 10:04 | 作者:趙宇飛 韋慧 |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隨著移動通信技術不斷發展,通過遠程醫療、可穿戴便攜式設備等方式進行醫療服務的互聯網醫療產業正逐漸壯大,接連獲得騰訊、百度、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巨頭及其他產業資本的投資青睞。而在醫療體制改革舉步維艱的大背景下,互聯網醫療有望通過提高醫療機構效率、讓患者掌握主動權、將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等方式突破傳統醫療服務短板,并對傳統醫療服務模式產生顛覆性影響,成為撬動醫改頑石的重要杠桿。有業內人士稱,2017年我國移動醫療市場將達到125億元左右規模,而互聯網醫療發展面臨的最大問題仍然是政策壁壘。

  資本“扎堆”涌入 顛覆傳統醫療模式

  醫療機構、移動運營商、醫療設備制造商、終端廠商、軟件方案商等借助互聯網積極參與醫療模式的改革創新。借助手機、電腦等互聯網終端,公眾去醫院看病、掛號、繳費不再需要排隊,甚至直接在家中“求醫問藥”已經成為現實。

  在北京朝陽醫院,一位醫生早晨打開隨身攜帶的平板電腦,登錄瀏覽當天住院病人、新入住病人整體情況。點中其中一位病人的名字,這個病人的姓名、床號、入院時間、主管醫生等基本情況都顯示在屏幕上。而在北京友誼醫院,借助一款名為“未來醫院”的服務平臺,只要下載安裝了支付寶錢包,其“服務窗”中搜索“北京友誼醫院”,并綁定診療卡號后,就可以在手機上進行掛號、交費、查取報告等操作,大幅縮短了就醫準備時間。

  目前,在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大城市,越來越多的公立醫院,借助手機等移動設備提高醫療效率。這些變化讓患者從掛號、門診、檢查、手術以及住院等各環節,都能更加便捷。

  《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了解到,截至2013年,我國移動醫療市場規模約為22億多元,預計2017年達到125億元左右規模。未來我國移動醫療行業將加速發展。據艾媒咨詢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移動醫療市場規模年均增幅是18%以上。中國投資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方佩表示,2013年全球移動醫療市場規模已經增長到45億美元,預計未來3到5年年均增長達到50%,當前,我國移動醫療市場還處于起步階段,具有更大空間。

  互聯網醫療產業的美好“錢景”吸引了資本大量涌入。2014年以來,互聯網企業掀起了投資移動醫療的熱潮。5月阿里巴巴推出“未來醫院”計劃;8月中旬“春雨移動健康”宣布完成5000萬美元融資;9月“丁香園”獲得騰訊投資7000萬美元;10月,掛號網獲1億美元融資。這一領域頻繁的融資行為引起廣泛關注。另據了解,目前市場上面向醫院開發出來的APP產品已經達2000多種。

  緩解“看病難”頑疾 讓患者掌握主動權

  “造成老百姓看病難、掛號難的重要原因是信息不對稱,而互聯網大數據可以讓患者在選擇醫院和醫生時‘耳聰目明’,從而緩解‘看病難’頑疾。”四川省衛計委主任沈驥表示。

  記者在多地采訪了解到,通過監控、遠程醫療、可穿戴便攜式醫療設備等移動通信技術,提供醫療服務的新型醫療模式,正逐步形成五大優勢。

  ——提高醫療機構效率,通過網絡實現及時有效的傳輸。互聯網將醫生與患者相連接,就醫數據相連接,實現查房、輸液、診斷、掛號和化驗等環節的數據快速共享。

  ——讓患者掌握主動權,利用網絡實現遠程“求醫問藥”。我國傳統醫療服務具有壟斷性、專業性強等特點,醫生掌握很強的信息優勢,這是導致患者看病難、看病貴問題難以解決的原因之一。在互聯網上,患者可以同時向多位醫生咨詢,選擇回答最為迅速,或最細致耐心的醫生,掌握更大的主動權。

  ——全方位采集個人信息,提供個性化服務。通過智能手環等各類可穿戴設備,人們可以隨時隨地采集自身體征數據并傳輸到醫療中心,實現對個人健康狀況的不間斷監控,并給予及時的就醫指導。

  ——有利于將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至基層,讓百姓不出遠門就能獲得更好醫療保障。我國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老少邊窮地區醫療條件仍然很落后,網上醫療、遠程就診等方式能快捷地將優質醫療資源覆蓋到這些地區。

  ——有利于主管部門對醫療機構更有效的監管。以往醫院的處方、病例資料都是零散保存于各個醫院,醫生“過度醫療”、開“大處方”的情況時有發生。通過搭建互聯網監管平臺,醫生的醫療行為實時呈現在網上,有利于主管部門遏制“大處方”、緩解老百姓“看病貴”。

  互聯網醫療產業還將對傳統醫療服務模式產生顛覆性影響。北京市醫改辦主任韓曉芳等認為,隨著移動醫療產業的快速發展,對患者信息的掌控,將推動醫院從提供醫療服務,擴展到提供更符合患者需要的個性化健康服務。預計到2017年,我國將成為全球第二大移動醫療市場,我國普通群眾就醫方式也將發生巨大變化。

  打破公立醫院“圍墻”成醫改突破口

  在互聯網醫療推動下,優質醫療資源突破區域分布限制,以網絡數據形式重新配置,看病的繁、難、慢現狀得到大大緩解,按照病情輕重緩急科學分診即將成為現實,互聯網醫療很可能成為下一步醫改突破口。

  記者在杭州采訪看到,以前想在杭州幾所大醫院掛上專家號要排隊數小時,而現在杭州市民可以輕松地隨時使用手機APP預約一周后的專家號,并且可以得到醫生的專業用藥指導——這得益于杭州市率先嘗試的“智慧醫療”項目:利用信息化手段優化就醫流程,并將移動互聯網引入掛號、診療等環節,為患者就醫、醫生問診提供更便捷、高效服務,在優化就診環境的同時,使有限醫療資源利用最大化。

  “群眾反映最集中的問題就是三長一短:掛號、收費、候診時間長,就診時間短。”杭州市衛計委主任滕建榮說,作為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杭州利用信息化手段優化就醫流程,用互聯網思維重新配置醫療資源,建立了全市統一的雙向轉診平臺,具有轉診預約、病歷上載下傳、轉診滿意度評價等功能,連接起所有市級醫院和城區45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同時,大力加強影像、心電會診中心的聯網建設。基層單位遇到疑難病例可讓大醫院醫生幫助做出診斷。

  目前,我國的互聯網醫療已經形成了以醫生工具、患者自診平臺、單科健康管理、與硬件結合的遠程診療與健康管理、醫療聯合體掛號預約等平臺、醫藥電商、醫療新媒體七大不同領域,而它們共同構建的互聯網醫療產業,打破了公立醫院的“圍墻”,讓優質醫療資源的潛力得到進一步釋放。

  “‘累壞老專家,餓壞小大夫’是目前公立醫院的現狀。”開發“春雨醫生”軟件的春雨天下軟件有限公司CEO張銳說,現在醫生的薪酬跟職稱掛鉤,而職稱和學術成果掛鉤,因此很多醫生“都在埋頭寫論文,不想專心看病人”。“春雨醫生”的運營模式將挑戰傳統醫生的薪酬評價體系。

  “春雨醫生”現有用戶3700多萬,簽約醫生3.6萬多名。“春雨醫生”目前采取的一星到五星的打分方式,則是根據病人對醫生服務來評定。春雨再根據打分給予醫生薪酬。移動醫療將醫生和患者交流的場景搬到了網上,使得預約掛號、醫學咨詢、導診服務“移動”起來。

  “在我們網上服務的許多醫生,在醫院里的職稱并不高,月工資待遇只有幾千元。”張銳說:“但是網上他能提供優質的咨詢服務,每周每個簽約用戶收費200元,有的醫生有20多個簽約用戶。”

  “春雨醫生”的“野心”還不僅僅是“買下”醫生們的零碎時間開展互聯網健康咨詢,其早已計劃打通民營醫院導醫服務。“政府做的事是配置醫療資源,而互聯網公司可以配置患者資源,讓醫療資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張銳說,他們設計的導醫模式,是將民營醫院的診療內容、收費情況、就醫環境等要素全部列表出來,讓醫院的收費和診療更加透明公開。

  多位專家學者和基層醫務工作者認為,互聯網醫療發展面臨最大的問題仍然是政策壁壘。由于公立醫院處于賣方市場,因此對于給體制內的醫生“松綁”、接受互聯網醫療企業合作方面缺乏動力。

 

 

編輯:羅韋

關鍵詞:醫療 互聯網 醫生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