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頭條今日頭條
中國經濟外交新常態:經濟外交開啟中國范式 助力世界復蘇
標題:中國經濟外交新常態之三:經濟外交助力世界復蘇
新華社北京12月25日電(記者康逸)7天,2萬多公里,會見會晤20多個國家領導人,近70場外交活動,敲定多項經貿、基建合作大單……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近日跨越亞歐之旅,在一年來中國深耕細作的世界經濟外交圖景上勾勒出靚麗的一筆。
中國經濟外交日益呈現出的“新常態”正是當前中國經濟新常態下的一種延伸,既符合全球經濟的新形勢,也與世界各國的新需求、新訴求相匹配,為促進全球經濟復蘇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首先,中國經濟外交新常態有助于化解新挑戰。當前,全球經濟復蘇乏力,主要經濟體走勢分化。因此適應“新常態”,應對“新平庸”成為世界多國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應通過優勢互補,推動產業深度合作,實現共同發展。
中哈簽訂320億美元大單,中匈塞達成合建鐵路協議,中泰簽署鐵路和農產品合作諒解備忘錄,中方將成立30億美元規模的投資基金,啟動第二期中國-中東歐投資合作基金,中方將與湄公河流域國家開展跨境貿易本幣結算試點,擴大本幣直接兌換規模……中東歐國家、中南半島國家在基礎設施、制造業大項目上需要設備、技術和資金支持,而中國高鐵、電力、電信等裝備制造業水平先進,鋼鐵、水泥等建材產能富余,建設經驗成熟,外匯儲備充裕。雙方互補性強,利益相互契合,雙方合作將提升經貿合作規模和水平,促進相互投資,探索金融合作的創新模式。
同類相依,同義相親,同難相濟,同道相成。李克強總理在塞爾維亞出席中國-中東歐國家經貿論壇時擲地有聲地說:“只要充分發揮各國的優勢和潛力,世界經濟不會出現崩盤或‘跳水’,而會在艱難曲折中繼續前行。”
其次,中國經濟外交新常態有助于開拓合作新思路。“互聯互通,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中國期待與世界各國共同把務實合作的蛋糕做得更大。
一年來,中國領導人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已從理念設計、總體框架到完成戰略規劃,開始進入務實合作階段。與此同時,今年以來,中國經濟戰略布局中多次強調的區域經濟一體化也正逐步形成由“有邊界、有空間的市場”向“克服地理空間的、統一的市場”轉變。
李克強總理在泰國出席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會議時表示,大湄公河流域次區域合作是開放的合作,也是聯動發展的合作。次區域各方應加強團結協作,提升地區國家在全球價值鏈中的競爭力,促進大湄公河流域和中國-東盟自貿區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此間觀察人士指出,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為深化次區域合作帶來新契機。次區域互聯互通和經濟發展水平大幅提高,為亞洲和世界經濟增長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此外,中國經濟外交新常態有助于構建發展新模式。今年以來,中國政府加大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特別是在經濟結構調整方面邁出重要步伐,服務業占比繼續上升,消費對經濟貢獻達半壁江山,裝備制造、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一些新產業、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不斷催生,整個經濟正在發生積極變化。中國繼續作為最大的增長引擎,向全球輸出改革紅利。
俄羅斯高等經濟學院東方學教研室主任馬斯洛夫說,中國正在從“世界工廠”向“世界市場”轉變,中國向世界輸出的不僅有商品生產中心,還有創新發展中心,金融信貸中心等,更為重要的是中國的經濟發展新模式正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認同,中國的發展經驗對許多國家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有借鑒作用。
馬斯洛夫說,許多國家不僅將中國視為新的經濟領袖,還認為中國代表一種新的發展模式,即依靠科技創新深化改革和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的經濟發展新模式。
展望2015年,中國經濟外交工作仍將繁忙。中國將作為上合組織成員國政府首腦理事會第十四次會議的東道國,承辦第四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主辦亞歐互聯互通對話會……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說,2014年是中國經濟全面走出去的一年,經濟外交的成果超出預期,2015年將是中國經濟外交的攻堅年,重點在“實”,值得期待。(完)
編輯:牟宗娜
關鍵詞:中國經濟外交新常態 中國范式 一帶一路 中國經濟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