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澳門回歸15周年紀實:“一國兩制”成功實踐 背靠祖國活力綻放
背靠祖國活力綻放
澳門回歸15周年前夕,國務院批準珠澳口岸實行新的通關安排。12月18日起,拱北口岸通關時間早晩各延長1小時,蓮花橫琴口岸24小時通關,珠澳跨境工業區口岸零時至7時對內地勞務人員、學生和澳門居民開放。
對澳門這樣的城市而言,由口岸通關量就可見其經濟發展的大體情況。回歸后,尤其是國家開放內地居民赴港澳“個人游”后,澳門各口岸通關總量持續增長,2007年首次突破全年1億人次大關。
15年來,澳門旅游、會展、餐飲、酒店、交通及零售業欣欣向榮。1999年訪澳旅客不足800萬人次,2013年創下2932萬人次的歷史新高,全年旅客總消費高達595億澳門元。
這僅是回歸后澳門繁榮發展的一個縮影。澳門婦女聯合總會會長賀定一則說,回歸前,澳門連續4年經濟負增長,澳門人對回歸后的發展充滿期待,但做夢也沒想到現實的榮景遠超預期。
“回歸后,治安好了,游客多了,生意好做了。”食品業者凌萬義在澳門的產品售賣點超過了百個,更借著CEPA的春風打開了內地市場,還成為首批CEPA框架下到內地經商的澳門個體工商戶。
2006年起,符合CEPA原產地標準的澳門產品進入內地全部實施零關稅。截至2014年6月底,澳門CEPA受惠商品貨值達5.3億澳門元,關稅優惠4316萬澳門元。在服務貿易方面,內地對澳門在40多個領域采取了383項開放措施。
深化粵澳合作已成為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重要支撐。2009年,國務院批復實施《橫琴總體發展規劃》,提出把與澳門一水之隔的橫琴建設成為“一國兩制”下探索粵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區。如今,橫琴新區開發如火如荼,注冊登記澳資企業已達213家,投資總額達1842億澳門元;橫琴粵澳合作產業園5平方公里用地已達成協議,特區政府推薦33個項目進駐,已簽約和供地17個項目,總投資超過560億元人民幣。
“回歸以來,中央十分重視在制度層面推進澳門經濟社會較快發展,通過規劃明確澳門在國家總體發展格局中的定位,幫助澳門擺脫結構性難題,實現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的宏偉目標。”中央政府駐澳門特區聯絡辦公室主任李剛說。
很長一段時間里,澳門經濟以博彩業“獨大”,結構單一意味著巨大的風險。建設世界旅游休閑中心,是中央充分考慮澳門實際情況后提出的極富前瞻性的方針。
有了明確的定位和國家的支持,澳門特區政府積極研究探索,制定出中、長期計劃和落實措施,《城市規劃法》與《文化遺產保護法》等一系列旨在為發展與保護難題掃清障礙的法律也獲得通過。
2005年,“澳門歷史城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今天,世界各地的游客造訪澳門,沐浴在小城風情獨具的歷史文化氛圍里,誠如西方媒體所評論的,“人們不再只是玩把撲克牌就走”。
回歸以來,澳門還注重發揮獨特優勢,在國家支持下建設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中央政府決定在澳門建立中國-葡語國家論壇,支持澳門承辦“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部長級會議”,迄今已舉辦四屆。
“國家好,澳門就好”,已成為澳門社會的流行語。崔世安對此有更具體的解說:“澳門是國家的一份子,要努力將澳門與國家連在一起,才能真正發展好。”
編輯:牟宗娜
關鍵詞:澳門回歸15周年 一國兩制 崔世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