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調查稱急救車搶救病人8成無需急救 資源遭大量占用
急救的三個關鍵時間段
真正的急診患者“有多急”?昨天,北京急救中心培訓中心副主任陳志向記者介紹了急診搶救的三個時間段。陳志表示,不僅是醫院和醫生,急救常識也是市民的必修課,每個人都應當心存急救時“時間就是生命”的概念。
鉆石4分鐘
一個人心臟停止跳動以后,大腦死亡,發生不可逆的死亡時間4至6分鐘時間左右,因此把4分鐘定位為“鉆石4分鐘”。據北京120統計,北京急救車五分鐘以內到達現場不足5%,這意味著,對于一位心臟驟停的患者,他的生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身邊的人能否進行有效搶救。
白金十分鐘
無論外傷還是危重病,現場十分鐘以內自救互救是非常重要的,也被稱為“白金十分鐘”。發生危重病或危重創傷后,在場的人或患者自己要用正確的方法,對重病或者是重傷進行及時有效的救治,搶出這“十分鐘”。如果醫務人員已經接觸到病人,最初的十分鐘的治療也是最重要的。
黃金時段
醫學上曾有說法叫“黃金一小時”,但此后“一小時”不能完全表達急救系統對時間的概念和需求,因此稱“黃金時段”。按照“黃金時段”的目標,急救體系需要把最危重、最有救治希望的傷員或者病人送到最合適的醫院。因此,很多市民認為最好的醫院,不一定是最佳的處置醫院。
北京將專項調研“急診加急”
分流引導完善急救資源配置;急診科室有望配備“溝通專員”
北京市衛生計生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介紹,按照國家衛計委的要求,各醫療機構要對急診患者進行“分級”。目前,北京多家大醫院也在對急診患者“緊急度”排序,比如通過紅、黃、綠等不同顏色標志,區分患者屬于瀕危、危重、急癥,還是只是一般的輕癥。
但是,按照首診負責制的原則,醫院急診科不能夠推諉患者。因此仍有大量“不危不急”患者扎堆急診科。“一些掛急診的患者是因為門診掛號難,另外還有白天工作忙、晚上跑過來看病的,有的患者掛急診甚至只為開個藥。”解放軍304醫院急診科趙曉東主任說。
針對急診如何“加急”,鐘東波認為,一方面應當挖掘現有資源,比如分流、引導;另外是完善急救資源配置規劃,增加確實要增加的部分。“急救資源配置應該也是醫療資源配置的方面,應該和人口有一定的科學比例關系。”
記者獲悉,北京將對此開展專項調研,比如評估急診服務負荷量方面配置是否足夠;為不需要急診的病人尋找“出口”,嘗試結合慢病體系建設轉出等。
另外,大醫院有望對患者公示“掛急診”的標準,對于“不急不危”的掛急診患者,院方建議到門診治療。此外嚴格執行急診分級救治制度,如果患者不符合急診標準,很可能要延長排隊時間,“讓位”給更加危急的患者。
同時,北京還有望借鑒外省市做法,在醫院急診科室配備患者“溝通專員”,將醫生解脫出來。
編輯:于瑋琳
關鍵詞:急救車 搶救 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