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悅·生活悅·生活
劉慈欣:中國科幻電影雖然沒經驗但總得開始
原標題:劉慈欣談中國科幻電影:雖然沒經驗但總得開始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周琳 吳霞 許曉青
劉慈欣和他的代表作《三體》
在科幻迷心中,他以一己之力將中國科幻文學提高到世界級水平;在電影迷心中,星際穿越與他不謀而合;在小說家心中,他將極端的空靈和厚重的現實結合,開創中國特色的科幻文學樣式;而在粉絲心中,他是親切又樸實的“大劉”。
日前,小說《三體》英文版在上海啟動大中華區獨家發行,記者專訪了其作者、連續8年獲中國科幻銀河獎的知名科幻作家劉慈欣。
“中國科幻文學出版規模只是美國的十分之一”
“對于中國的科幻文學創作而言,現在是向前展望、充滿希望的時代,卻不是最好的時代。”劉慈欣說,中國科幻文學創作現在最缺的兩個東西是有影響力的作品和作家。
判斷一個國家是否是科幻大國,一是科幻作品本身,二是其科幻產業市場規模。“僅從出版市場規模而言,中國科幻文學規模只有美國的十分之一,電影等衍生產品的差距更大。”劉慈欣說。
劉慈欣認為,造成欠缺的原因是一個蛋生雞、雞生蛋的問題:場小,作者養不活自己;因為養不活而離開,市場變得更小。
“中國科幻的真正繁榮、振興,需要一大批有影響力的作家,不是靠一個人的力量能做得到的。”劉慈欣說,而在我國長期從事科幻文學創作的人非常少,現在市場,想要養活一個專職科幻作家太難。“要想得到專業讀者的認可,中國科幻作家還有很長的路。”
中國科幻電影元年?“沒經驗也要開始”
讓科幻文學創作煥發“第二春”的,是近年來不斷涌現的科幻大片。影視作品的傳播力更為廣泛,成為科幻文學的有力補充,甚至“青出于藍”。例如近期正在上映的克里斯托弗·諾蘭的杰作《星際穿越》,就讓不少科幻迷大呼過癮,也讓《三體》的銷售再上熱潮。
不過在劉慈欣看來,《星際穿越》還沒到神作的地步。“我打8.5分。”劉慈欣說,和大部分好萊塢大片不同,這部優秀的科幻電影不靠特技取悅觀眾,而是有著優秀的科幻內核、構思和想象,是一個很純的硬科幻。
從個人角度,劉慈欣坦言他更喜歡《地心引力》,而給1968年上映的《2001太空漫游》打9.8分,給諾蘭的另一部杰作《盜夢空間》打9分。“《星際穿越》欠缺的1.5分,是一開始節奏有點慢,也有一些明顯的科學硬傷。”
其實在中國電影票房榜上,科幻片占據了半壁江山,但究竟何時才能有制作精良、屬于自己的國產科幻片,是不少科幻迷和影迷的共同期待。
好消息是,科幻文學的改編正在趨熱,已立項或正在拍攝的國產科幻電影不下十部,其中就包括劉慈欣的《鄉村教師》等多部,2015年更被期待成為中國科幻電影元年。“雖然我們沒什么經驗,但總得有開始。”劉慈欣說。
“不要畏懼創作的瓶頸期”
科幻文學創作不同于主流文學的創作,其評價標準更加多元。有人看重科幻作品的文學性,有人看重在科學上的嚴格性……而在劉慈欣看來,優秀科幻小說的內核在于創意。
《三體》之后,還能不能超越自己?這恐怕是很多書迷最想問,卻又最不敢觸及的話題。劉慈欣說,以創意為核心的創作注定是十分困難和痛苦的,“沒有瓶頸期之說,因為什么時候都很困難,尤其是很多科幻作家很長時間都不能發表一個字,等待的就是一個石破天驚,至少讓自己興奮的創意。”
科幻之源是科學,然而科學的神秘感正在逐漸消失,讓讀者興奮不已的新創意近年來越來越少見,科幻文學的衰落或許是全世界共存的問題。“科學催生了科幻,如今卻是要殺死科幻。”劉慈欣說,這對于科幻文學創作而言是一個致命因素。
試想,如果前沿的物理學作者看不懂,普通人對科技的未來不再好奇,科幻的未來會在哪里?劉慈欣認為形勢已非常嚴峻,可他也沒有答案。答案,可能在年輕科幻作者剛冒出的火花里。
編輯:付裕
關鍵詞:劉慈欣 中國科幻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