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食話食說食話食說
滬川陜多地餐館調料檢出罌粟殼 食客吃完毒檢呈陽性
市場一斤200元,網上公開賣
食品中添加的罌粟殼從何而來?記者調查了解到,一些調料店在公開售賣,網絡上罌粟殼銷售市場也已經形成。
記者來到四川南部小鎮的“調料一條街”。在一家名叫“童記干雜店”的調料店,女老板介紹,好一點的罌粟殼200元一斤,非常暢銷,“不少小火鍋店在買”,并且“保證效果很好”。女老板還向記者透露,她是從成都拿的貨,有專人供貨,不用擔心貨源。
互聯網上,公開銷售罌粟殼的商戶更多。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罌粟殼又叫米殼,在網上搜索“米殼”,發現多家網上商店在出售。
在一家名叫“聚寶堂中藥”的網上商店,記者看到店面上寫著“鎮店之寶、米殼批發”,旁邊還配了一幅火鍋的圖片,圖片上寫著“麻辣有癮,美食中的癮君子”,該頁面還注明:“拍下注明整殼或粉”,配送地顯示為云南昆明。記者聯系該店賣家,賣家回答說一斤297元,最便宜的一斤270元包郵。
另外,記者在網絡上搜索時還發現,一些店家雖然沒有直接寫“米殼”,但是用“纓粟增香粉”“櫻粟回味粉”“櫻酥”等同音字作掩飾,有的商家還直接將罌粟的圖片放在頁面上,配上“點滴悠香”“忘不了”“回味”等文字。
南開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李曉兵說,這種買賣罌粟殼的行為是明顯的違法行為。《治安管理處罰法》第71條規定,非法運輸、買賣、儲存、使用少量罌粟殼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三千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 追問
罌粟殼屢禁不絕監管漏洞誰來補?
早在2008年,在衛生部發布的《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和易濫用的食品添加劑品種名單(第一批)》中,罌粟殼就被列為非食用物質,禁止在食品中添加。然而,從上海到四川均發現罌粟殼入調料的現象,食品監管何以存在如此大的漏洞?
陜西省延安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應急協調科科長劉英表示,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對不法攤主違法在食料中添加罌粟殼的查處上,存在取證難、查處難等困難。
“為了掩人耳目,一些不法攤主往往將罌粟殼碾成粉末,隨后將其添加進辣椒油、味精等調味品中,肉眼很難發現其中的違禁成分,‘聞不見’‘看不到’是這類案件的典型特征。”劉英說。
國家行政學院副教授胡穎廉認為,添加罌粟殼成為一些餐飲店的“潛規則”,折射出我國食品市場結構失調的問題,同時還暴露出食品安全監管方面的短板。
胡穎廉建議,提升我國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從源頭上杜絕“罌粟殼加料”,關鍵在于推動建立“社會共治”體系,提升基層監管能力。“全方位地建立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格局,加快推動政府、社會、市場、技術共同參與監管,從根本上解決有限的政府監管力量與無限的監管對象的矛盾,這才是防范食品安全風險的根本路徑。”胡穎廉說。
編輯:于瑋琳
關鍵詞:罌粟殼 調料 餐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