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專題 專題
委員獻策京津冀地區霧霾治理
原標題:玉宇澄清萬里埃 全國政協委員獻策京津冀地區空氣污染治理
編者按:
10月,本應是京津冀三地秋高氣爽,空氣宜人的金秋時節,但今年卻接連出現三次嚴重霧霾,給群眾身體健康、生活出行都帶來了一系列嚴重影響,如何應對這種污染天氣,成為了擺在京津冀地區政府及相關部門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專家指出,京津冀地區空氣污染治理的難點不僅在于各自空氣污染情況不容樂觀,并且由于日益顯著的區域傳送和相互影響特點,導致各省市都無法獨善其身,而各自為政不僅導致治理成本升高,治理效果也難以保證。所以,迫切需要國家從經濟社會生態發展全局出發,在政策層面給予大力引導和支持,加強各省市之間的協作聯動機制建設。
本期我們就圍繞京津冀地區空氣污染治理主題,編發部分全國政協委員的真知灼見,以饗讀者。
全國政協委員孫步新: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要聯防聯控
目前,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仍然面臨著底數不清、機理不明、技術不足、聯動機制不健全、缺乏治理效果跟蹤評估、難以得到社會廣泛響應等一系列挑戰。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治污重頭在區域,要出重拳打組合拳,按照“責任共擔、信息共享、協商統籌、聯防聯控”的原則,切實落實《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細則》中提出的目標和25項任務。既要重視控制區域污染排放,也要重視預防不利氣象條件,做到長期重治、短期重防,標本兼治。
(一)完善區域協調機制,推進聯防聯控體系建設,強化監管執法力度。一是進一步細化和明確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協調小組的工作職責。按照“統一規劃、統一監測、統一監管、統一評估、統一協調”的原則,組織實施行動計劃中提出的目標和任務;建立區域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區域環境保護與污染防治合作的重大事項,審議、決定合作的重要計劃和文件;設立聯席會議辦公室,負責執行聯席會議做出的決定,制訂年度工作計劃,推進計劃的具體落實,及時通報區域環境保護與污染防治合作工作進展。二是推進區域大氣污染防治法律、規劃、標準和總量減排體系建設,加強執法聯動。從區域層面上,充分考慮操作上的可行性,逐步制定《京津冀地區大氣污染防治辦法》、《京津冀地區大氣環境生態補償標準》、《京津冀地區污染評估體系》等相關環境保護政策與法規;統一編制區域環境保護規劃,統一區域內大氣污染防治相關標準要求,實施區域大氣污染總量控制制度,加強環境執法監管聯動,統一執法尺度,規范執法程序,實行區域聯合執法。
(二)實施協同創新戰略,充分發揮智力優勢,整合科技資源,聯合攻關,促進成果轉化。建立跨學科、跨行業、跨部門的科研合作和協作機制。一是從國家層面成立大氣污染防治科學指導專家委員會,對政府出臺的大氣污染防治措施的實施情況定期進行科學效果評估和意見反饋。二是建立京津冀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合作研發基金。三是建立研究成果快速轉化應用考核評價機制。四是整合環保、氣象、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研發力量,形成合力,推進大氣污染成因研究,實現監測數據共享,在重污染預警信息發布等方面形成統一的“出口”,提高政府公信力。同時,統籌研究產業結構和布局調整、能源結構調整和清潔能源保障、重點行業治理資金保證等大氣污染防治重大政策措施,統一部署區域聯防聯控工作,在“治本”上見成效。
(三)加強大氣污染防治的研究,找準現階段治污“發力點”。完善區域污染監測站網,尤其要在污染物輸送的主要路徑加密監測站點,統一監測方法,增加垂直分布觀測,摸清污染物在區域性傳輸過程中的空間分布規律;加強復合型污染物的轉化機理研究,特別是重污染天氣成因分析,弄清PM2.5中二次組分形成機制和轉化特點,以及氣象條件對污染物空間遷移、轉化作用和影響程度;研發區域性氣溶膠污染精細化來源解析技術,分清各類污染源的貢獻率,對不同類型的污染分類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找到治理效果明顯的“發力點”。
(四)對已出臺措施的落實情況要有跟蹤監督、考核評價和效果評估機制。
編輯:楊雅婷
關鍵詞:京津 治理 區域 污染 大氣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