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難,但還是要讀

——魯迅作品為什么要進入教材

2014年09月18日 10:33 | 作者:陳漱渝 | 來源:人民政協網-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從根本上說,讀魯迅的書還是為了教化,為了立德,為了提高國民綜合素質,為實現中國夢提供精神支撐。

  當今青少年閱讀魯迅作品會有相當的難度。難在哪里?

  字難。比如《白莽作〈孩兒塔〉序》,說革命詩歌是“對于前驅者的愛的大纛,也是對于摧殘者憎的豐碑”。這句話中的“纛”(dào)指古代的軍旗,現在很少用,一般學生既讀不準音,書寫也有難度。最近中央電視臺舉辦的“漢字聽寫大會”中好像考過這個字。

  詞難。語言有時代性和民族性。外國的詞匯中國人難懂,古代的詞匯當代人難懂,但魯迅作品中偏有許多外來語和文言詞匯,讀起來難免跟當代青少年產生隔膜,正如當今的老年人讀不懂一些網絡用語一樣。更加困難的是魯迅作品中的一些詞看似通俗,但有其獨特含義。比如《朝花夕拾》中有一篇《瑣記》,作者回憶他在南京水師學堂讀書時“一星期中,幾乎整天是英文”。我原以為這里的“英文”是指英語課,其實是指“國學”之外的“西學”課程,包括幾何、代數、水學……通稱為“英文”。

  句子難。我在讀中學的時候特別欣賞魯迅作品中的一些格言警句,如“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野草·希望》),“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華蓋集續編·記念劉和珍君》)這些句子當中沒有不認識的字,讀起來也朗朗上口,但要真正理解其深刻含義,必須有相當的社會經驗和人生閱歷。

  辨別文體難。魯迅很樂意別人稱他為“體裁家”。但他有些作品的文體常常難以辨別。現在的文體界限區分得越來越細密,界定得越來越明晰。但在五四新文化運動初期,連現代短篇小說的樣式都是從西方引進的。中國讀者納悶:一篇小說,怎么剛開頭就會很快剎尾?他們根本沒有“截取生活橫斷面,借一斑以窺全豹”的概念。所以,像《一件小事》這樣的作品,魯迅將它收入小說集,但未必不可視其為散文、速寫。

  最難的是“知人論世”。魯迅作品涉及的人物好幾千,每人都有其是非功過,都有其全人全貌。但魯迅作品的寫作又都有特定情境,針對的往往只是筆下人物的一時一事,很難據此對其蓋棺論定。比如魯迅批判過顧頡剛、高長虹、梁實秋、林語堂、周揚、郭沫若……不能因為這些人物別有其他長處或貢獻,就簡單化地否定魯迅的批判;也不能因為魯迅的批判就全盤否定這些歷史人物。魯迅作品涉及的歷史事件也很多。一篇短短的《〈自選集〉自序》,魯迅就提到《新青年》倡導的“文學革命”,提到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袁世凱稱帝、張勛復辟……對于這些歷史,九零后、零零后的一代自然會感到陌生。

  以上講了讀魯迅書的這么多難點,那是否干脆讓魯迅作品從教材中“大撤退”,就可以一了百了呢?這是《水滸傳》中李逵掄板斧逢人便砍的魯莽做法,決不可取。在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史上,魯迅是一個偉大的存在。借用蔡元培先生的話來說,魯迅是中國舊文學的殿軍,也是中國新文學的開山。歷史的鏈條環環相扣,去掉其中的重要一環,整個鏈條就會斷裂。這就叫做傳承。文化傳承的過程就是不斷克服困難的過程。葉劍英元帥把讀書比喻為打仗:“攻城不畏艱,讀書不怕難。”這才是正理。

  我多次講過,魯迅作品是經典,兼具文學經典、歷史經典和倫理經典的功能,不僅具有審美意義,而且具有認識意義、普適意義,特別是現實意義。從根本上說,讀魯迅的書還是為了教化,為了立德,為了提高國民綜合素質,為實現中國夢提供精神支撐。魯迅文化活動的宗旨是為了“立人”,他對國民性中的負面因素進行了廣泛解剖,也對塑造新型民族性格提出了正面主張,是取之不盡的精神資源,決不能出于短視棄之如敝屣。

  如何克服閱讀魯迅的困難?我曾提出過很多辦法,如循序漸進,情感灌注,細讀精讀,等等。再補充一個胡適的讀書方法———“致知后讀法”。這是一種力求“溝通文理”的現代通識教育法,其依據就是知識的觸類旁通。要精讀一種書,必須博覽群書。胡適舉例說,古代很多學者讀不懂《墨子》,后來普及了光學、幾何學、力學的知識,《墨子》中的很多內容就迎刃而解了。要解決我前面提到的“知人論世”的問題,也必須大量閱讀魯迅作品之外的相關書籍。比如要正確評價魯迅和梁實秋的論爭,就必須閱讀梁實秋本人的文章。“只有跳出魯迅,才能走進魯迅”,這就是我晚年閱讀魯迅作品的切身體會。杜甫《戲為六絕句》中說“轉益多師是汝師”,強調向各家學習,熔眾長于一爐。陸游在《示子通》中說:“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這些主張跟胡適提倡的“致知后讀法”精神都是相通的。

  (作者系魯迅博物館原副館長兼魯迅研究室主任)

 

編輯:曾珂

關鍵詞:魯迅作品 魯迅作品為什么要進入教材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