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尋醫問藥圖尋醫問藥圖

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正在進行 本報記者實地踏訪

30年來秦嶺10余種中藥材絕跡 保護和引種艱難前行

2014年09月17日 12:33 | 作者:李木元 齊波 | 來源:人民政協網-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三重破壞讓秦嶺中藥傷痕累累

  在秦嶺,名氣最大的山當屬五岳之一的華山。它位于西安以東100多公里的渭南市華陰市,以險著稱。華山石頭多,植被相對較少,不過也有中藥材七八百種,比較著名的有華山參和華山細辛等。

  與華山峰勢相連、遙遙相望的就是位于陜西省華縣的少華山。袁邡的家鄉就在少華山腳下,出身于中醫世家的他從四五歲就跟著祖父到少華山采藥,“我是聞著山里的藥香長大的。”袁邡告訴記者,少華山有500多種中藥材,比較有名的包括盤龍七、八里麻、柴胡、鬼見羽等。

  “目前,太白山、華山、少華山等幾乎秦嶺所有的名山上,瀕危、珍稀中藥資源的生長環境都不樂觀。”袁邡說,這其中有自然原因,比如在太白山和少華山,由于生長環境受到野草侵蝕十分嚴重,鐵棒錘、太白三七、太白黃精、羊角參、太白洋參等野生中藥材的面積不斷減少。

  最可怕的還是人為破壞。在前往少華山的公路上,遠遠望去即可看到近山有多處被炸開的痕跡,使郁郁蔥蔥的綠色山野被人為地貼上了一塊塊灰白的“膏藥”。順著盤山公路上行,也有多處炸山取石的場所。“過度的鑿山開礦破壞了植被生長的土壤、水源等基本條件,對野生中藥是毀滅性的損害。”袁邡介紹說。

  在太白山和華山,游客的大量涌入,讓山里的動物無處安身,只能逃往深山,所以,在旅游景區的淺山、中山很難看到林麝、羚牛、小麂、野豬等野生動物,野生動物藥來源已基本枯竭。而植物藥的快速減少,游客亂采亂挖是一個重要原因。袁邡說,旅游資源開發得越早,人為破壞越嚴重;只有那些開發較晚的景區,還有一些中藥資源能較好地保存下來。

  采藥人的毀滅性采挖也不容忽視。張長春說,采藥和打魚一樣,要采老藥,留新苗,這樣才能年年有藥采。可如今到秦嶺深山采藥的人來自全國各地,有的沒有任何經驗,老藥、新苗一起挖,比如太白米,過去長到5片葉子才能采,有些人為了錢,看到一兩片葉子就采。“‘竭澤而漁’,采光了,以后再也沒有了。”

  袁邡總結,秦嶺中藥資源的人為破壞有三層:淺山主要是鑿山開礦采石等造成的土壤和植被破壞;中山主要是旅游景區開發、圈地、修路;深山則是藥農的過度采挖。“三重破壞相互疊加,使秦嶺中藥資源難以休養生息,有些已無法再生。如不加強保護,秦嶺中藥資源寶庫很快將風光不在。”

  統一協調的保護機制尚未建立

  在陜西中醫學院中藥標本館展出的1300多種中藥標本中,來自秦嶺的中藥標本有五六百件,其中,秦嶺特色中藥有80多種。記者在這里見到了基本絕跡的金絲帶及難得一見的頭發七、太白手掌參等珍稀中藥。66歲的陜西中醫學院醫史博物館原館長康興軍說,“有些品種除了在標本室能看到,只能留在回憶里了。”

  秦嶺中藥資源數量不斷減少,康興軍有些無奈。他說,近年來隨著人們醫療保健需求的不斷增長,對中藥的需求量也在快速上升,現有野生中藥根本無法滿足需求。而與此同時,采石開礦、修建公路、發展旅游業等,難免會對秦嶺中藥資源造成破壞。“這就需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科學規劃,走可持續發展之路。顯然,現在開發的速度過快,而保護則比較滯后。據我所知,強調陜西秦嶺是西安的后花園也不過是近10多年來的事情。”康興軍透露。

  從事了多年的秦嶺中藥資源研究保護工作,袁邡認為,由于宣傳力度不夠,社會各界還沒有充分認識到保護秦嶺中藥資源的重要性,就連靠山吃山的山民都沒有足夠的認識。“在少華山,我曾經看到一些山民將采來的中藥當柴燒,這是極大的浪費和破壞。”

  保護與開發利用的機制不健全已成為秦嶺中藥資源保護的制度缺陷。康興軍表示,雖然陜西省已就秦嶺地區天然林保護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但還沒有專門出臺秦嶺地區林藥保護和開發利用的體制機制。跨區域、跨部門的聯合保護機制也沒有形成。比如太白山位于陜西太白、周至、眉縣三縣境內,由于缺少統一協調,致使太白山的保護并不完備。

  “從宏觀上說,秦嶺東西綿延1600公里,橫跨甘肅、陜西、河南等多個省市,各個區段出產的中藥材各具特色而又自成體系,共同構筑了秦嶺中草藥寶庫。這就需要我們有大秦嶺意識,建立一個省際之間的協調保護機制。”袁邡說。

  保護和引種在艱難中前行

  袁邡說,“資源保護要節流和開源并舉。如果能夠成功引種秦嶺特色中藥材,對于提高道地中藥材的質量和數量,將發揮重要作用。”

  2009年,保護秦嶺中藥資源迎來重大利好。這年國家林業局主管的重大公益項目《秦嶺林藥資源保護及開發利用技術研究》正式實施,總投資為1200萬元,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和陜西省中醫藥骨傷研究院承擔,袁邡是項目總負責人之一。

  項目專家組詳細考察了秦嶺林藥資源的地理位置和生長環境、林藥保護基地的選址和藥物引種的可行性。袁邡介紹,該項目雖然為期只有5年,但是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在秦嶺東西兩段建立了6個林藥保護基地,包括西段太白山上的藥王廟、拜仙臺(代管藥王池基地)、太白廟、藥王谷四個基地,東段少華山上的潛龍寺和華佗洞兩個基地,保護面積達1.68萬畝。此外還建立了3個育苗基地。在太白山的藥王廟、拜仙臺等基地成功就地引種了太白黃精等中藥材;在少華山潛龍寺和華佗洞基地成功引種了太白黃精、羊角參和菊三七等。

  人工引種和培植,是現代中藥發展的一個必然歷程,對野生中藥可以起到一定的替代作用。但是康興軍表示,并非所有的天然中藥都適合引種。比如金絲帶,它就適合生長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寒地區而且必須是在腐朽的沙松上;再比如鐵棒錘,其生長環境在海拔3300米以上。這些品種對生長環境要求極高,很難引種。所以,對于這些中藥,應該強調保護第一位。

  去年12月,為期5年的《秦嶺林藥資源保護及開發利用技術研究》項目結束。袁邡表示,該項目對于提高人們保護秦嶺中藥材的意識,加強對景區中藥材采挖管理以及秦嶺中藥材的成功引種等都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但是,保護秦嶺這么大一個中藥材寶庫,僅靠一個為期5年的項目和現有的這些中醫藥專家,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需要統一的、跨區域、跨部門的保護政策,需要更多的科研項目支持以及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這樣,秦嶺中藥資源才能不僅為我們造福,也能為子孫萬代造福。”袁邡呼吁。

編輯:牟宗娜

01 02

關鍵詞:秦嶺中藥材 藥用植物 中藥資源普查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