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史記·資政>晚清風云晚清風云

甲午戰爭中的六張面孔

2014年09月16日 16:15 | 作者:馬長虹 | 來源:學習時報
分享到: 

甲午戰爭 資料圖

甲午戰爭 資料圖

  正值甲午戰爭120周年,隨著史料的挖掘和研究的精進,對于甲午戰爭中一些人物的看法,史學界有了巨大的變化。現就擇其要者,略加闡述。

  李鴻章:

  以前,李鴻章一向被視為“奸臣”,說他在甲午戰爭中“避戰求和,保存北洋實力”。作為總指揮,李鴻章奏報說,北洋海軍僅有八艘主力軍艦可資海戰,且裝備過于落后,后勤保障不足。若與日本海軍決戰,勝負難料。因此他主張艦隊“游弋渤海內外,作猛虎在山之勢”,作為戰略威懾來牽制對手,使日軍在海上活動始終存在顧忌,并尋機殲滅弱勢敵艦。簡單地說,李鴻章對北洋海軍的判斷是,攻固難勝,守則有余。事后看,這個判斷是相當客觀的。

  對中國陸軍,李鴻章知道能派上用場的并不多。以淮軍為主體的、擔任北洋邊海防衛的陸軍只有5.4萬人,其中機動兵力2.5萬人。這些為國戍邊的勇營部隊,卻不在國家編制之內,一應吃穿用度均由地方自籌,身份類似民兵。大清的正規軍是八旗、綠營,雖近百萬卻不堪使用,每年還要花掉清廷2000萬兩白銀。這筆錢相當于北洋海軍建軍購艦的全部費用。

  與之相比,日本陸軍的機動兵力有12萬人,幾乎全部投入了中國戰場,戰時任何一個兵團均在3萬人以上,超過中國機動兵力的總和。甲午之戰,日本是舉國總動員,中國卻只是北洋地區總動員。這個是皇帝定的,怪不得李鴻章。

  事后來看,李鴻章如果能在自己掌管的洋務企業加大資金投入和研發力量,自主生產出像日本那樣的重火器、開花彈,或許戰場上的勝算能大一些。

  翁同龢:

  此時光緒皇帝極為信賴的,乃是軍機大臣、帝師翁同龢,亦是清流黨的領袖。清流黨以清廷中樞的京官為主,雖飽讀詩書卻不諳時務,僅憑道德標準議論時政,任何對外妥協的官員,都會遭到抨擊甚至被指為“漢奸”。后世對李鴻章的負面評價,往往是從清流奏章中找到的“史料”。

  李鴻章當時的職務是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北洋大臣負責北洋(即環渤海地區)各通商口岸的對外交涉以及海防,直隸總督的權限僅及于直隸一省,是地方官員。李鴻章駐節天津和保定,不僅無法直接參與清廷的討論,甚至未經皇帝召見,都不得擅自入京。

  翁同龢為首的清流黨,早就對李鴻章等洋務派心存不滿,必欲除之而后快。翁任戶部(相當于財政部)尚書時,1891年全力推出了外購軍火的禁令。甲午戰爭期間,清流對李鴻章及其海陸部將的無端參劾滾滾而來。這些參劾不管事實是否準確,只看是否驚世駭俗,因此往往極盡編造、夸大之能事。如果編造的故事過于離奇,以致君怒罷官,言官反而感覺十分驕傲,認為自己強項敢諫,滿朝清流還會以之為榜樣。

  因為彈劾者只承擔有限責任,奏章的殺傷力甚至超過了日軍的炮彈。淮軍大將衛汝貴冤死刀下,海軍統帥丁汝昌險交刑部治罪,均拜清流所賜。有篇彈劾李經方(李鴻章之子)甘當日本人駙馬的奏折,極為荒誕,翁同龢卻大為贊賞,稱其寫得“絕妙”。將政見之爭看得比國家利益還重,這是翁同龢之過,也是他最終被慈禧和光緒棄用的原因。

編輯:曾珂

1 2 3

關鍵詞:甲午戰爭 李鴻章 丁汝昌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