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推薦 推薦
人社部部長:營造“不唯學歷憑能力”的社會氛圍
二、 增強改革意識,構建勞動者終身職業培訓體系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構建勞動者終身職業培訓體系”的改革部署。職業培訓是勞動者職業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把勞動力轉變為人力資源的重要途徑。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增強改革意識,充分發揮牽頭作用,與相關部門密切合作,加快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全體勞動者,貫穿勞動者從學習到工作的各個階段,適應勞動者多樣化、差異化需求的職業培訓體系。
構建這一體系要實現五個目標。一是培訓對象廣覆蓋。把城鄉全體勞動者全部納入職業培訓范圍,基本消除勞動者無技能從業現象。二是培訓類型多樣化。大力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和創業培訓,兼顧短期、中期和長期培訓,努力滿足勞動者差異化需求。三是培訓等級多層次。完善從初級工到高級技師不同層次的職業技能培訓,暢通技能勞動者職業發展通道。四是培訓載體多元化。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堅持公辦、民辦并舉,動員各類優質資源向職業培訓集聚。五是培訓管理規范化。加強信息系統建設,對培訓對象、培訓過程、培訓質量、資金使用進行全方位監管,實現職業培訓規范化、標準化、信息化。
構建這一體系要重點在四個方面下功夫。一是健全制度。要以構建技工院校培訓體系、用人單位培訓體系、社會培訓機構培訓體系為重點,建立健全職業培訓公共服務體系。要把職業培訓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在促進就業創業的整體工作中進行部署和推動,完善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考核評價、競賽選拔、表彰激勵制度,推動職業培訓立法工作。二是完善政策。要及時調整完善培訓重點、培訓補貼、基礎能力建設等方面的政策,進一步發揮就業政策對培訓的引導作用,表彰獎勵政策對培訓的激勵作用,技能鑒定政策對培訓的促進作用。三是加大投入。要加大職業培訓各項補貼資金的整合力度,逐步提高職業培訓支出在就業專項資金中的比重,增強資金使用效益,充分發揮企業職工教育經費的作用。四是突出重點。要抓好農村轉移勞動者、失業人員、高校畢業生、企業高技能人才等重點人群的培訓,大力推行訂單式培訓、定崗培訓、定向培訓等與就業緊密聯系的培訓方式,不斷提高培訓效果。要組織實施好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高校畢業生技能就業專項行動等重點行動計劃,帶動職業培訓工作全面開展。
三、 增強創新意識,不斷創新具有中國特色的技能人才培養模式
職業教育培訓是面向全體勞動者、以技能培養為核心的基本培訓制度。技能人才的成長有其自身規律,技能水平的培養和提高更多依靠動手和實踐。而當前的職業教育培訓依然存在著教育培訓內容與崗位需求脫節,理論教學與操作實訓脫節等問題。我們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打破思維定式,堅持把就業作為基本導向,把服務經濟發展作為根本宗旨,把提高勞動者技能水平作為直接目標,創新“校企雙制、工學一體”的中國特色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培養模式,重點要在四個方面深化改革。一是深化校企合作辦學。校企合作是連接學校與企業、理論與實踐、培養與成才的橋梁。要遵循市場規律,完善校企合作的機制,形成互惠共贏的校企合作利益共同體,推動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學習過程與工作過程相對接。二是加快推進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課程是教學活動的核心,科學的課程體系和先進的教學方法是提高職業培訓和技工教育質量的關鍵。要大力推進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根據工作過程設計課程體系,根據工作規律和學習規律,融通理論知識和技能訓練,實現“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提升技能人才培養水平。三是積極探索職業培訓包教學。職業培訓包是依據國家職業標準,集培養目標、培訓要求、課程內容、培訓方法、考核評估為一體的職業培訓規范。要加快開發突出職業素養和技能訓練的職業培訓包,規范培訓教學活動,提高培訓質量。四是開展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學徒制培訓是我國傳統技術工人培養的主要方式。要適應現代企業發展要求,改革傳統的以師帶徒的培訓方式,探索建立“招工即招生、入廠即入校、企校雙師聯合培養”為主要內容的企業新型學徒制度,引導企業加強青年技工培養。
編輯:顧彩玉
關鍵詞:人社部 求職 職業教育 不唯學歷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