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國資改革風暴
“兩桶油”為何落選
此次國資改革,中石油和中石化落選試點企業名單,引發外界議論紛紛。
其實,在2013年末國資委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國資委主任張毅公布的國資改革首批試點企業名單中,本來是有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在這份名單上,不僅有中石油、中石化,還有國家電網、中國建筑、中海油、中國中鐵、中化集團、南方電網、中國電信、華潤、五礦、南方工業、中航工業、中國聯通、中國化工、中糧和大唐集團等央企。
國資委國資改革管理層面一位要求匿名的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兩桶油”出局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因為其行業特性與國家安全及民生關聯過于緊密,需要謹慎評估權衡,不宜操之過急;二是與中石油近期被查出的連環腐敗案有關,高層有“先肅清貪腐、后改革”的想法;而擔心“兩桶油”自作主張,以致最后局面失控,導致國有資產流失是兩者被放棄的第三個原因。
據這位人士透露,此前,在是否進行改革上,“兩桶油”曾先行一步。
早在今年2月19日,中石化就發布公告稱,將率先啟動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即對油品銷售業務板塊重組,引入社會和民營資本參股。次日,其股價一掃此前低迷狀態,一鼓作氣沖高至86.80元/股,進而K線一路高歌猛進,趨勢一路上揚。
不久后的3月6日,中石油董事長周吉平在接受包括時代周報在內的媒體采訪時稱,中石油搭建了6個合作平臺,將采用產品分成的模式引入民資,積極推進混合所有制。3月7日,從2013年底就一直“打著滑梯”曲折向下的中石油股價也在經歷了3月7日至3月25日的小“U”形拋物曲線波折后,一路從103.20元/股漲至132.50元/股。
分析人士認為,“兩桶油”股市的上述反應,來自于外界對混合所有制改革一旦實施的猜測,畢竟混合所有制的實現必將引入外部資金的注入。
然而,“兩桶油”的前述作為,讓國資委直接陷入了被動。“要知道國資改革可不是鬧著玩的,一個不小心,就會把國有資產變成個人腰包里的財產。這個責任誰擔得起?我們也不愿意成為千古罪人!”前述國資委人士說。
對于中石化公告啟動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原因,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的解釋是,希望借助這種機制引入外部資金,從而使中石化銷售公司的市盈率從現在的8倍上升到15-25倍,與國際石油銷售公司的市盈率接軌。
中石化的年報顯示,截至2013年底,其銷售業務板塊擁有自營加油(氣)站30532座,成品油管線超過1萬公里,儲存設施的總庫容約1500萬立方米,當年營銷及分銷業務經營收益為351億元。
按照傅成玉的改革思路推演,則中石化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實現后的年收益應當至少不低于658億元,甚至可以達到1097億元。
而中石油則打算賣掉“西氣東輸”的管道去引資,直接觸動了高層的底線。
盡管剝離中石油的管道局,是從“十一五”末就開始籌劃的對“兩桶油”的改革計劃和方向,但一直未能實施。畢竟,若將等同于民生命脈的輸油氣管道的所有權賣給私人,勢必會出現管道的壟斷持有者坐地起價,直至將與之相關的民生成本抬到無法接受,從而引發社會動蕩的局面;同樣,輸油氣管道也不可分散給多家持有,否則為了交叉輸送油氣的需求,便會導致重復建設現象的存在。
“幾次易稿的石油天然氣企業改革方案都認為,應該把‘兩桶油’的油氣輸送管道全部收回、合并到一個管道局下管轄,并交由國家能源局或者國資委直接控股并監管。”國土資源部油氣資源戰略研究中心參與過相關方案起草的官員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更何況,在此前的兩年里,曾有一大串“蛀蟲”式的腐敗官員被先后從中石油系統揪出。而中石化也至今未能擺脫多年來累積的“天價酒”、“天價吊燈”丑聞影響。“這個時候卻突然伸頭要搞混合所有制改革,很難說得清是否借機掩飾某些未被紀檢部門發現的國資轉移狀況,更可能存在有高管借改革之機侵占國有股份和借機圈錢的問題。因此必須在肅清貪腐后,才能考慮兩者是否進行改革。”前述國資委人士這樣對時代周報記者說。
編輯:羅韋
關鍵詞:國資 試點 改革 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