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曾金華:盡快盤活沉淀財政資金
造成財政資金沉淀、閑置的原因,并非錢多了花不出去,而主要在于資金使用效率低下。這不僅是對資金的極大浪費,還容易造成監管漏洞,產生尋租的腐敗問題。必須重視體制機制保障和強化執行力度,盤活財政存量資金
6月底,審計署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情況時指出,各級財政均有一些資金沉淀,資金使用效益未能充分發揮。針對這些問題,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盤活趴在賬上的存量資金,整合專項、優化增量,切實使寶貴資金用在刀刃上。
一方面是中央和地方財政收入增長的壓力和各項支出對資金的大量需求,另一方面是不少財政資金沉淀、閑置,這種局面發人深省。
財政支出與財政收入一起構成財政分配的完整體系。相對于財政收入,社會對財政支出的關注較少。實際上,財政支出事關能否科學運用財政資金,滿足國家完成各項職能的需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不過,在財政支出的過程中,往往會有一些資金沒有按照預算進度執行,只得趴在賬上,產生“存量資金”。
一般說來,為了保證下一年度的年初或某一時期必需的財政預算支出等,留存適量財政性資金,是必要的。但如果大量的財政資金沉淀在財政部門和各級政府預算執行部門,說明財政預算執行力度不夠,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不高。
造成財政資金沉淀、閑置的原因,并非錢多了花不出去,而主要在于資金使用效率低下。具體原因包括:一是在政府預算執行過程中,各預算收支項目具有不同的規律,會存在收入和支出沒有完全匹配的情況,預算實際執行數與計劃數存在差異,預算資金大量結轉、國庫存款沉淀。比如,工程項目的完成時間一般都很長,往往是跨年甚至歷經數年,容易導致財政資金的累積。二是預算編制和執行不嚴格,尤其是存在預算編制粗放,而且執行中預算調整比較多,產生大量的應支未支款項的情況,或者由于原定項目完成或取消、不具備實施條件等導致無法按原用途使用資金。三是財政專戶泛濫,這部分存量資金的使用情況容易造成監管漏洞,資金使用不透明而且效率低下,造成資金沉淀。
資金躺在賬戶中,看似“高枕無憂”,實則是對資金的極大浪費,損失了大量的時間價值和機會成本,而且導致政府應行使的職能沒行使,應支出的項目沒支出。同時,財政專戶資金大量滯存在國庫之外,容易造成監管漏洞,產生尋租的腐敗問題。
把那些沒有按照預算進度執行、趴在賬上的沉淀結余資金用起來,尤其是將閑置沉淀的資金清理出來用于民生重點領域等亟須支持的項目,最大限度地發揮資金的使用效益,對于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等具有重要作用。要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必須重視體制機制保障和強化執行力度:
一是積極推進預算制度改革,加強預算編制和執行管理,提高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和準確性。進一步用深化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硬化預算約束,加快執行進度,嚴格結轉結余資金管理,減少財政資金沉淀。
二是嚴格專戶資金管理,加大清理整頓財政專戶的力度。對通過專戶撥付的資金,必須盡早撥付到具體項目和使用單位。規范單位賬戶結余資金管理,建立結轉結余資金定期清理機制,加大資金統籌使用力度,及時調整使用或收回無法支出的項目資金。根據財政部要求,從今年6月1日起,一律不再新設專項支出財政專戶,目前已設立的專項支出財政專戶要逐步取消。
三是探索國庫現金運作。在確保資金安全前提下,對庫底資金和專戶資金進行市場化操作,減少閑置現金,獲取投資收益,實現資金保值增值。
盤活財政存量資金的過程,是不斷完善財政資金使用管理體制機制的過程,這在客觀上“倒逼”了財政體制改革。當前,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已經拉開帷幕,相信各項相關制度的改革完善,將更好地促進最大限度減少沉淀、閑置財政資金,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更好地惠及民生和促進經濟增長。(作者:曾金華 原文刊載于經濟日報7月23日第五版)
編輯:羅韋
關鍵詞:資金 沉淀 財政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