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最政協 最政協
海上絲路交易了什么? 潮州市政協常委提案保住物證北宋古窯
海上貿易產生了什么影響?
改變中國改變世界
無論在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還是潮州市頤陶軒潮州窯博物館,記者都發現了一些有趣的細節。比如“南海一號”所打撈起來的文物中,有著與阿拉伯人常用的“手抓飯”飯碗類似的“大喇叭”瓷碗,其式樣在國內從未發現過;潮州北宋古窯遺址中,也發現了與伊斯蘭教所用的油燈相近的器型
專家認為,這些與國內同類物品風格迥異的商品,顯然都是專門為國外客戶制作的。也就是說,早在千年之前,“來樣加工”這一國際商業合作及貿易的形式,就在中國出現了。
如果仔細梳理我國古代對外貿易史會發現,中國的進出口商品,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貿易對象的不同而發生相應變化。秦漢時期,以絲綢、漆器、鐵器為主。隋唐時期,陶瓷興起,瓷器成為當時出口的新興商品。明清時期,棉布也成為主要出口商品。而直到唐初,設市舶使于廣州,總管東南海路對外貿易,制定稅收征管等制度,中國外貿始納入政府管理。
在這個過程中,與海外貿易相關的文化逐漸形成,潮汕地區的“僑批”文化便是其中之一。
在當年僑胞集中的東南亞各國,金融郵政機構尚未建立或極不完善,海外僑胞捎回家鄉的款項和信息,由“水客”和海內外的僑批館遞送。這種連帶家書或簡單附言的匯款憑證,就稱為僑批。
在汕頭僑批文物館收集的僑批中,有父親為剛出生卻不曾謀面的孩子取名的;有兒子問候年邁雙親的;有父母鼓勵兒子發憤讀書的……一封封僑批,就是一個個說不完的親情故事。
而貿易改變的不僅僅是中國,還有世界。
《廣東華僑史》主編、暨南大學教授張應龍認為,到了近代,中西貿易是以茶葉為核心。在18、19世紀,歐洲國家只能用白銀來購買中國商品。當時不管荷蘭、丹麥還是瑞典的商船來中國都是買茶,但這些國家本身不喝茶,他們買了茶葉賣給英國。運貨的時候,通常是陶瓷壓艙底,上層放生絲,最寶貴的茶葉放中間。當年運載茶葉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飛剪船。飛剪船運茶,以快制勝。運茶的航程,是以生命為代價的賭博,最先到達倫敦的飛剪船將獲得超額的利潤。
現如今,飛剪船已難尋蹤跡。但海上絲綢之路所帶來的對世界的改變,卻如茶香一般香醇,悠遠。
編輯:劉愛梅
關鍵詞:潮州 海上 博物館 古窯 中國 政協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