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話·數據話·數據
8年連續投資800萬保護“非遺”
BMW中國文化之旅起航
后工業社會必將異軍突起的一個重要經濟形態就是互聯網支撐下的創意產業。而作為催生創意的重要基因——非物質文化遺產,今天給予她更多支持、呵護,就是在為未來播種、孕育更多希望。秉持這樣的社會責任理念,2014“BMW中國文化之旅”6月27日至7月5日在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多彩的貴州省第八次起航,受到多方關注。據悉BMW保護“非遺”已經持續八年,并為此投入了總計800萬元的捐贈。
2014之旅貴州開啟
貴州向來以多姿多彩的少數民族文化而聞名于世,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濃郁的民族風情猶如醇厚芳香的茅臺酒般令人心醉:從“清泉般閃光的音樂”——侗族大歌,到被喻為“穿在身上的歷史圖騰”的苗族刺繡;從歡快動感的苗族蘆笙舞,到僅用一柄“匠桿”就能設計出精美鼓樓、風雨橋的侗族木構建筑營造技藝……這些傳承了千百年的民族文化瑰寶,是貴州向全人類奉獻的精神財富。
為擔起保護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社會責任,6月27日至7月5日,2014“BMW中國文化之旅”在貴州開啟。圍繞“醉美黔鄉,和諧多彩的精神家園”這一主題,今年的文化之旅組織了兩支車隊深入黔貴大地,針對“食、俗、技、藝”四大重點領域進行探訪,領略黔山貴水滋養千年的多元民族文化。
作為中國汽車行業中首家榮膺“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貢獻獎”的企業,BMW將繼續助力傳統文化保護,對“苗族蘆笙舞(滾山珠、鼓龍鼓虎—長衫龍、錦雞舞)”、“侗戲”等貴州省亟待保護的8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予以總計100萬元的捐助。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常務副主任羅微、貴州省文化廳副廳長黎盛翔、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公共關系副總裁孫瑋共同出席了2014“BMW中國文化之旅”發車暨捐贈儀式。
技藝食俗東西探尋
在為期8天、總行程預計達2000多公里的文化征程中,BMW帶領著廣大傳統文化愛好者進入古老的黔貴大地,共享民族文化盛宴。
作為2014中國“文化遺產日”系列活動的重頭戲之一,由20余輛全新BMW組成的2014“BMW中國文化之旅”車隊,將圍繞著“食、俗、技、藝”這四個不同的探討議題,一探和諧多彩的山水黔情。
其中,東線車隊將以“技、藝”為重點探訪對象,前往黔東南的民族村寨進行探訪,深度體驗貴州民間手工技藝之精、民族藝術之美:車隊隊員在全國唯一的水族自治縣三都,感受水族馬尾繡的精致華美;走進大山深處的黃崗、地捫侗寨,領略宛若天籟般的侗族大歌,了解巧奪天工的侗族木構建筑營造技藝;拜訪雷山郎德苗寨,觸摸最原生態、最鮮活的苗族傳統音樂與舞蹈類文化遺產。
在深度挖掘黔東南民族文化遺產的同時,BMW也邀請中國藝術研究院民間美術研究中心主任王海霞、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副研究員鄧鈞、中國著名服裝設計師祁剛、上海大學美術學院教授莊小蔚加入車隊,參與以“黔歌賦:從侗族大歌解讀侗族文化”、“技傳承:苗族服飾及裝飾紋樣中的苗繡美學”為主題的兩場文化論壇,探討民族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之道。
在東線車隊結束黔東南線的行程后,西線車隊自凱里啟程,前往黃平、都勻、安順、貞豐、紫云等地,并圍繞著“食、俗”探訪主題,對當地深厚的少數民族飲食文化與民俗文化進行探訪。
八年投資八百萬保護“非遺”
對于貴州這一多民族省份來說,那些散布于青山綠水之間的大小村寨是傳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日益加快,以及越來越多的青年人離開祖輩世代居住的村落外出務工,沿襲千年的傳統文化正在經受現代化的洗禮,一直依靠“口傳心授”的方式傳承至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受到了巨大的沖擊,它們賴以生存、發展的土壤正在不斷縮小,相關的保護和傳承工作已經刻不容緩。
八年來,秉承著探訪和保護本土文化,促進本土文化傳承與發展的宗旨,“BMW中國文化之旅”不斷探訪那些熔鑄在我們靈魂之中的民族印記,溯中華文化之源,并對沿途所探訪的69項亟待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研究課題進行了總計700萬元的捐贈。今年,“BMW中國文化之旅”又對貴州省近40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了探訪,并對其中8項亟待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給予總計100萬元的捐助,以切實的行動守護這些珍貴的民族文化瑰寶。
正是由于持續多年參與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積極宣傳和保護中國優秀傳統文化,BMW也于近期獲得了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最高權威機構——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所頒發的“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貢獻獎”,成為了中國汽車行業中首家、也是惟一一家榮膺這一國家級最高殊榮的企業。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常務副主任羅微表示,“BMW中國文化之旅”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業機構與企業聯手共同開展常態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行動的創舉,提升了全社會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關注度,對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期待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進來,共同保護中華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編輯:羅韋
關鍵詞:文化遺產 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