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住建部原副部長:農民進城易引發貧民窟病
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原住建部副部長仇保興
預計到2030年前后我國城鎮化率將保持在65%左右
文章導讀: 城鎮化是一個系統性問題,龐大復雜,涉及面廣,因素眾多。仇保興認為,對城鎮化做規劃要堅守五類底線,其中,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是第一類底線。
“如果把城鎮化比作火車頭,那么城鄉規劃就是軌道,實踐健康城鎮化,關鍵在于發揮城市規劃的軌道作用。只有軌道修得精密、合理,才能保證城鎮化朝正確、健康的方向發展,而只有以人為本、穿透歷史才有好規劃!”6月3日,在2014年國際工程科技大會土木工程分會上,仇保興應邀發言,這也是他于6月5日正式卸任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前的最后一次公開講話。會后,仇保興接受了《中國經濟周刊》獨家專訪,就城鎮化發展規劃問題暢談了自己的看法。
記者 宋明霞 北京報道
小城鎮是大城市不可缺少的“攔水壩”,新型城鎮化要堅守五類底線
城鎮化是一個系統性問題,龐大復雜,涉及面廣,因素眾多。仇保興認為,對城鎮化做規劃要堅守五類底線,其中,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是第一類底線。
《中國經濟周刊》:您認為城鎮化的規劃需要注意什么問題?
仇保興:所謂“規劃”就是要前瞻性地看到潛在問題,然后提出有效的政策措施來解決。我認為,從縱向看規劃,起碼不能犯兩類錯誤:一是不犯剛性錯誤,不造成后人難以糾正的后果;二是不造成惡性循環,不會嚴重妨礙可持續發展,帶來社會、經濟甚至政局的動蕩。從橫向看,就是汲取世界各國城鎮化的經驗教訓。
《中國經濟周刊》:您認為從世界各國城鎮化進程中,我們應當汲取什么經驗教訓?
仇保興:拉美、非洲等國城市化的歷史教訓已證實:沒有小城鎮作為“攔水壩”,人口的洪流就會大量地涌入大城市;沒有小城鎮提供的就地城鎮化,農民進入城市就易引發“貧民窟病”;沒有小城鎮對區域生產力合理布局的貢獻,內地與沿海地區的發展差距會越來越大。
沒有小城鎮與大城市的健康、協調發展,即便形成城市群,也是低效的。同樣,如果沒有小城鎮的健康發展,我國的城鎮化會步入險境。因此,在編制當前這一輪城鎮化中長期規劃的過程中,各方幾乎同時認識到小城鎮是我國健康城鎮化的命脈。
《中國經濟周刊》:您在演講中提到,芬蘭規劃學家沙里寧曾提出,世界級大城市都必須走“有機疏散”之路。 您認為這一理論對我國當前的城鎮化規劃有什么借鑒意義?
仇保興:我國大城市的疏散早該開始,遺憾的是我們不僅認識得較晚,而且對新城的成長機制始終心存疑慮。其實,發達國家也經歷了痛苦的歷程,才探索出新城科學規劃和建設的路徑。
比如英國的第一代新城,人口規模2萬~ 5萬人,新城區里很少有就業崗位,造成巨大的鐘擺式城市交通,結果以失敗告終;第二代新城,人口規模15萬~ 20萬人,就業崗位50%當地解決,至少減少50%的城際交通;第三代新城,人口規模20萬~ 30萬人,就業崗位基本上能夠在新城內解決,實現職住平衡(編者注:居住者與就業者的數量相對平衡),既保證了新城的經濟活力,又可削減對老城的交通壓力。
《中國經濟周刊》: 除了剛才提到的城鎮化要避免犯的兩類錯誤,您覺得城鎮化的健康發展還需要什么?
仇保興:健康的城鎮化需要堅守五類底線。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是第一類底線;第二類底線是城市和農村互補協調發展,正確的農業現代化道路是健康城鎮化和生態安全的基礎;第三類底線是保持緊湊式的城鎮空間密度,這是我國國情決定的;第四類底線是防止出現空城。新區建設應依托老城,加強產城融合,防止新區功能和產業過于單一,嚴控遠距離、飛地型的新城開發,制止以工業發展名義大規模圈地占地;第五類底線是保護自然與文化遺產,體現地域文化與特色風貌。
編輯:曾珂
關鍵詞:城鎮 農民 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