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羅布泊科考再啟:探秘樓蘭古國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在新疆東南部,羅布泊和曾因它而繁盛的樓蘭古國,一直是探險者和科學者的樂園。有關羅布泊地區古文明興衰、民族遷移融合及其與自然環境變遷的關系,更是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長期關注的熱點問題。但發生在這里的傳奇故事伴隨著不少失蹤甚至死亡,讓羅布泊也蒙上了神秘的色彩。(記者杜希萌)
由于種種原因,除了幾次短暫而有限的探險的考察,我國并沒有對羅布泊地區自然與文化遺產進行大規模綜合考察和研究。羅布泊已經成為目前我國少有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綜合研究的空白區。
日前,中國科學院宣布,將開啟新一輪科考活動,重返羅布泊,再探古樓蘭。新一輪的科考能否掀開羅布泊的神秘面紗。羅布泊深處還有多少秘密等待著我們探知?
翻閱歷史可以發現,羅布泊曾是一個煙波浩渺的湖泊,湖面面積超過1萬平方公里。元代把它稱之為 “羅布淖爾”,這個稱謂一直延續到近代。但如今,這一切已經變得面目全非。在這里,超過99%的地方是無人區。上世紀80年代,著名科學家彭加木的失蹤更讓羅布泊成為不少人心目中的死亡之地。曾經參與當時科考的羅布泊考察隊隊員王萬軒直到現在,還對當地惡劣的自然環境心有余悸。
王萬軒:我們去時是5月多6月初,溫度最低的時候也是42、3度,43、4度,最高時就是50度,在帳篷里溫度計是55度,地表溫度是70多度,75度左右,我們在那考察的時候帶了蠟燭,放那兒化掉不見了。
不過即便如此,仍有很多人愿意走進羅布泊,這幾年間,“穿越羅布泊”,“探索不可到達之地”,成為許多民間驢友和探險家的口號。曾多次到羅布泊地區考察旅游的敦煌研究院攝影師孫志軍介紹,大部分的探險活動還是停留在羅布泊外圍,其中也有保護當地文物遺跡和自然生態的考慮。
孫志軍:人們一般到達的羅布泊區域就是彭加木失蹤地或者是鼻崇圣母的這個墓,這兩個地方,一個感覺達到目的了,因為它沒有任何生物的跡象,心理上感覺好像來到了另外一個世界,到羅布泊第二天我感覺我那個皮膚,完全就是老年人的皮膚一樣,抽起來了。
不過孫志軍感覺,隨著這些年來的人多了,羅布泊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已經褪去了“死亡之海”的神秘面紗。其實只要做好準備,羅布泊并不是“不可到達”。
孫志軍:其實從這個古文獻里邊來記載,穿越羅布泊地區都是冬天才去,包括現在去羅布泊旅行也應該是在相對地表氣溫比較低的情況下旅行,前期一定要準備好足夠的物資,假如說要去7、8天旅游,那么應該是有兩倍物資準備才可以。
此次,中科院重啟羅布泊科考,也是希望對對羅布泊地區雅丹風蝕地貌等自然遺產,樓蘭古國的農業發展、村落城池遺跡等文化遺產開展系統的調查。該項目負責人、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秦小光介紹,他們將在未來五年之內,在羅布泊地區進行三次大規模野外科考,內容也將側重立體考證整個古樓蘭的風貌。
秦小光:原來的考古,因為他們對于器物比較感興趣,對基礎設施的東西沒有太注意到,如果我們把整個樓蘭國的哪個地方有道路、哪個地方有村,整個格局是怎么回事弄出來,以后對理解整個樓蘭的經濟狀況,是非常了不起,可以說全世界一個古國的遺跡完整的保存下來,只有這兒。
因為希望了解更多的羅布泊,即便對科考很陌生的孫志軍,也對此次考察非常關心。
孫志軍:特別是樓蘭的由勝到衰亡,由絲綢之路,西域的著名的城邦國家,變到完全簫條荒漠化,他有一個環節問題在里面,我覺得作為我們來講,非常有必要了解這個過程。
編輯:付裕
關鍵詞:羅布泊 樓蘭 科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