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央行官員測算:中國企業杠桿率超100%
在上月的博鰲論壇上,央行行長周小川曾直言,“信貸增長速度基本平穩,不算太高。但有一個國際上關心的問題,那就是中國的企業部門或者公司部門杠桿率偏高。”
中國企業杠桿率究竟有多高?在5月17日的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新供給金融圓桌”首期會議上,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副司長徐諾金給出的測算結果是:2012年我國非金融類企業部門的杠桿率為106%,2013年進一步增至109.6%。這一數值遠高于德國的49%、美國的72%、日本的99%。
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成員姚余棟等3人的測算結果還要高于這個數字,其研究成果表明中國非金融部門杠桿率持續高漲已達140%,企業部門已瀕臨債務陷阱,償債成本不斷擠占經濟再發展資金,使得潛在經濟增長率受到壓抑,違約風險不斷加大。
姚余棟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本次杠桿率攀升,時間長、幅度大,80%以上的債務集中在國企,償債成本的增長已超過利潤增長。我們應該借鑒上世紀九十年代國有企業改革“帶電操作”的成功經驗,在經濟繼續中高速增長的條件下進行中國特色的“空中加油”。
壓低經濟潛在增長率
根據徐諾金提供的報告,我國非金融企業部門的債務形式主要表現為銀行貸款、企業債券、信托融資等。企業部門的杠桿率和經濟周期密切相關。2004~2008年,受益于經濟快速發展,企業杠桿率快速下降。2009年,企業大量舉債,杠桿率快速上升。2010~2011年緩慢去杠桿。由于經濟增速下滑,2012~2013年企業杠桿率再度上升。
徐諾金表示,非金融企業部門杠桿的風險隱患來自多個方面。首當其沖的是經濟增速下行帶來的壓力,2013年GDP增速為7.7%,比2010年低2.8個百分點。經濟增速下行反映在微觀領域,就是企業生產經營困難,銀行不良貸款增加。
他表示,不少企業反映,增加債務并非為了擴大投資,而是因為客戶的生產經營也比較困難,資金鏈緊張。強勢企業憑借市場地位,拖欠上游貨款,預收下游訂貨款,盡量使用票據支付,增加了供貨企業的生產經營難度。“企業生產經營中工資、水電費和稅收都需要現金支付,為周轉資金,企業被動提高杠桿率。”
姚余棟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表示,我國經濟已經瀕臨企業部門債務陷阱。近幾年來,我國企業的杠桿率持續走高,企業財務成本不斷增加,進一步弱化企業投資能力,對企業長期可持續盈利能力帶來較大負面影響。企業債務風險日漸積聚,壓低經濟潛在增長率,危及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央企資本補充渠道不健全
究竟哪些企業杠桿率過高?答案是國企。姚余棟表示,由于杠桿率隨刺激政策的乘數效應和我國金融資本市場發展的缺陷,債務不斷向國企集中,成為此輪杠桿周期的新特點。從貸款和債券數據方面看,我國企業部門債務的絕大部分來自國有企業負債,占80%左右。
根據財政部數據,國企營業總收入雖然從2008年的約21萬億元增加到2013年的46.5萬億元,但利潤增幅除2010年較大外,2013年僅5.9%。但國企成本中的財務費用增幅卻由2009年的3.2%迅速增長到2012年的33.5%,雖然2013年重新回落至8.6%,但2014年第一季度又增長了19.3%。“財務費用增幅已經連續4年超過利潤增長,需要引起特別關注。”姚余棟說道。
他表示,股票市場本應是企業股本補充的主渠道之一,但我國企業股本缺乏市場化補充機制,是瀕臨債務危機的原因之一。“債務融資偏好國企和大型企業,中小企業融資難,大量資金流向國有企業,尤其是獲得政府一定程度隱性擔保的地方融資平臺和政府驅動投資的行業。”
在上述圓桌會議上,央行金融穩定局巡視員金犖表示,中央企業負債率尤其值得關注,央企這些年一直在擴大經營規模和范圍,這其中有兩個層面的動力。一個是內在的動力,“中國做企業都追求大而全,有些主業做直升飛機的央企投資領域都擴展到了手表和百貨公司。”
“外在的需求就是包括地方政府在內,獲取央企資源是重要的內容,都希望央企到所轄領地去投資和并購。”金犖說,央企資本補充渠道不是太健全,利潤留存可以支持投資,其他還是主要靠銀行貸款,央企可以獲得比較低成本的貸款。
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國有企業資產累計91.10萬億元,負債率為65%。其中,央企負債累計31.75萬億元,同比增長12.6%;地方國有企業負債累計27.56萬億元,同比增長15.6%。
國企承擔了地方政府的部分融資任務,我國缺乏有效的地方政府融資體系,大部分地方政府資金通過地方融資平臺 (地方國企)進行融通,這是形成企業高杠桿的另一個原因。
姚余棟介紹說,中國企業部門的債務主要由非上市公司負擔,而國企又占了約90%,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地方融資平臺。從債券結構上看,地方融資平臺占到10%~20%,往往承擔了地方政府債務的任務。據2013年的城投債研究數據顯示,大約有40%左右的城投債用于地方政府職能。
編輯:羅韋
關鍵詞:企業 杠桿 國企 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