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食話食說食話食說
“原生態”食材未必更健康 專家:偶爾嘗嘗即可
鏡頭2:古法木榨菜籽油
《舌尖2》中把“土榨油”作為傳統智慧展現給廣大觀眾,引起很多從農村走出來的城里人對家鄉土榨菜籽油的集體回味。不少人覺得用它來炒菜“很香、很香”,想起來都快流口水。很多人相信這是因為“尊古法制”讓它更“原汁原味”,也因“無添加”,可能食用起來更“安全”、更“健康”。
專家點評:芥酸含量很難控制
“原汁原味更健康?事實并非如此。”王曉波分析說,菜籽中含有芥子苷和葡萄糖硫苷酶,通過物理的壓榨,這兩種物質可能混合在一起,硫苷酶可把硫代葡萄糖苷水解為有毒的硫氰酸酯、異硫氰酸酯和氫氰酸,這種揮發性物質在開蓋加熱中如果能完全發揮掉尚可,若有對人體有害的超量殘留,氫氰酸可以抑制動物生長或致死;而硫化物長期攝入可阻斷甲狀腺對碘的吸收,可致甲狀腺腫大。
另外,普通菜籽油中有一種脂肪酸——芥酸,其含量可高達20%~25%,長期攝入過多的芥酸,可使心肌中脂肪沉積、血管壁增厚,導致心肌纖維化,損害心血管功能,甚至誘發心肌炎,還可能影響生殖功能。目前,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已建議,食用菜籽油中的芥酸不得超過5%。一些國家對食用油中的芥酸含量作出嚴格限制,比如歐盟限制不能高過5%,美國限制其含量不能高過2%,我國2004年定的標準是不能高過3%。而未處理的菜籽油,芥酸含量高達40%。
在傳統的作坊中,古法木榨菜籽油,雖然保留了油的風味,但其中的硫苷、芥酸含量卻難以控制。這類土法榨菜籽油,平時作為調味品偶爾用一用,嘗嘗風味圖個新鮮還行,但考慮到它對人體的健康存在一定的隱患,不宜作為家庭用油長期食用。
解讀:“原生態”食材鄉味雖濃 但未檢測安全性未必高
一部美食紀錄片使得原生態食材大受追捧。但什么叫原生態食品?很多人最直接的反應是:天然無污染,生產過程不添加化學農藥、不放添加劑。
“但這些食材生產的環境和加工、運輸的過程誰來保障?”廣東藥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系主任王曉波教授指出,真正的原生態食品,除了讓食材按季節及生長規律、不添加化學農藥等物質自然生長之外,生長環境相對潔凈、低污染也很關鍵。而要進一步的加工、儲存、運輸到各地的消費品,不通過人為采取任何現代工業化食品的加工手段,如何保鮮、保質也是個問題。
“我認為在追捧‘舌尖上的美味’的同時,追求‘舌尖上的安全’同樣必不可少。”王曉波認為,人們在追捧原生態食品的同時,無形中也對一些以現代工業化生產加工的食品產生誤解,以為加工食品就不如原生態的健康、安全,其實應區別對待。比如,在整個生產、加工、運輸的環節中,一些強調“尊古法制”、產地直銷的“原生態”食材鄉味十足,能滿足人們的口感需要;但若未經檢測,產地是否真的無污染、產品食用安全是否合格,確實得打個問號。一些生產和加工、運輸過程未經檢測、沒有安全保障的鄉土食材,“原生態”很可能只是種美好的愿望,是商家迎合消費者心理的一個噱頭而已。
“目前我國對食品安全的問題還是比較重視的,只要是符合標準加工生產的食材,食品安全都是有保障的。”王曉波稱:“相比而言,對于拿不出合格食用證明的‘原生態’食材,即使口感、味道再好,安全性也未必高。偶爾嘗嘗也就罷了,不必太過迷信,更無需盲目推崇。”
編輯:于瑋琳
關鍵詞:食材 原生態 蜂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