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史記·資政>戰爭硝煙戰爭硝煙
孫毅將軍在長征途中
孫毅將軍是我軍的“一員虎將”(1904—2003),早年曾參加了北伐戰爭和反蔣戰爭,1931年12月參加寧都起義,走上革命道路,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團第十四軍司令部諜報科科長。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后,歷任粵贛軍區獨立第二十二師參謀長,紅一方面軍教導師參謀長,參加中央蘇區第四、第五次反“圍剿”斗爭。1934年他率部參加長征,并給人們留下了許多感人至深的傳奇故事。
沒有“四條腿”還有兩條腿
1934年8月,時任紅軍學校教員的孫毅被軍委總部副總參謀長葉劍英叫去。葉劍英對孫毅說:“當前第五次反‘圍剿’形勢十分嚴峻,為了應付更復雜、更困難的局面,中央決定組建一支新的部隊———教導師,直屬軍委領導,主要任務是保護黨中央和中央軍委。軍委確定由張經武出任教導師師長,何長工任政治委員,你任參謀長。”
從總部出來,孫毅迅速與張經武一道,全力投入部隊的組建工作。當時軍委決定,教導師由瑞金、會昌、興國、汀州、于都、石城等十幾個縣的獨立團、營、補訓團、營和游擊隊組成。編為三個團。每團1700人左右,加上師部各直屬隊,共6000余人,他們都來自土地革命后翻身農民的子弟,年紀在17至22歲之間。到8月底,教導師按期組建完畢。遵照劉伯承總參謀長“立即投入政治、軍事訓練”的指示,孫毅協助張經武制定了《新戰士訓練計劃》,油印后發到各個連隊執行。
10月10日,是教導師奉命出發的第一天。當天上午,張經武從軍委總部會議室出來,火速趕回師部,傳達了總部會議精神,會后,他把孫毅叫到了自己房里,告訴他在布置完遠征任務后,大家在討論領導干部乘馬問題時,軍事顧問李德得知孫毅是從白軍起義過來的,便把手中的鉛筆一揮,將孫毅名下的“馬”劃掉了。張經武據理爭辯,也都無濟于事。但孫毅對于有無馬騎這區區小事也不太在意,他幽默地說:“沒有了四條腿,我還有兩條腿嘛,師長就放心吧,我絕不會掉隊的。”
負重突圍中兩次甩掉“包袱”
長征開始后,為了保密,黨中央和軍委機關統稱為“紅星縱隊”。博古決定將印刷票子和宣傳品的機器、修理槍械的兵工機器等統統搬走,并決定由教導師承擔這一任務。上千件東西,包括大大小小的鐵箱、木箱,以及用稻草、各色布料綁捆的、需要三五人甚至十來個人才能抬著走的機器部件,全由教導師戰士肩挑杠抬,行動十分緩慢,從瑞金高圍到洛口50華里,走了16個小時。為了趕上部隊,他們每天的睡眠時間只有四五個小時。戰士到了疲勞的極限。
部隊通過敵人的第一道封鎖線后,進入了江西、廣東交界的大庾山,這里到處都是懸崖峻嶺,只有一條崎嶇小道,加之天不作美,不時下著小雨,戰士抬著這些笨重的物資行走在這條泥濘路滑的小路上,就比上天還難,不少戰士掉下懸崖犧牲了。很多基層干部戰士來到孫毅身邊,對“負重轉移”的做法提出了質疑。當天宿營后,孫毅把聽到的反映向張經武、何長工作了匯報,并談了自己的看法。經過認真討論,張經武決定由孫毅起草電文,向軍委總部請示,今后遇到危險路段時,把多人抬的機械部件丟下山澗,減免部隊傷亡。第二天,總部復電,批準了這一要求,署名是劉伯承的親筆簽字。
在湘粵交界處的九峰山,由于山麓險峻,抬著大機器的戰士更是寸步難行,稍有不慎,就得跌入深淵。張經武、何長工、孫毅果斷做出決定,將兩人以上抬的機器部件全部處理掉。戰士們打開草包、麻袋,能砸的砸碎,砸不碎的,順著懸崖推下去。百余個大件處理后,近千名戰士從沉重的負擔中解脫出來,剰余的400多擔裝有各種物資的箱子,仍由戰士輪流挑著前進。
教導師隨紅軍大隊通過敵人第三道封鎖線后,來到了敵人在湘江設置的第四道封鎖線。12月1日,在長達30余里的戰場上,紅軍與敵人展開了一場生死存亡的大拼殺,終于堵住了十幾萬敵人,勝利渡過了湘江。教導師根據朱德指示,日夜行軍,一同渡過了湘江,隨即向湘、黔邊界的通道縣進發。
教導師負重走了兩個多月,減員到了極其驚人的地步,6000余人剩下不足一半。關鍵時刻,中央于12月18日在黎平召開政治局會議,決定撤銷教導師編制,其人員分別補充到第一、第三軍團,并決定甩掉壇壇罐罐,輕裝前進。
會后不久,劉伯承來到教導師,向科長以上干部傳達黎平會議精神,宣布張經
武調軍委分配工作,何長工調任軍委第一縱隊第二梯隊司令員兼政委,孫毅去軍委干部團任職。1935年1月5日,教導師到達烏江江界渡口,除武器、弾藥、糧食、醫藥外,把所有機械部件投入了烏江。隨后,孫毅按軍委指示,擔任軍委干部團作戰科科長,繼續率部長征。他對身邊的郭路排長說:“你這個大力士肩上沒有沉重的包袱了,可輕松了!”
一字不差地匯報
紅軍順利通過彝族等少數民族地區后,搶渡瀘定橋,來到了夾金山下。夾金山主峰海拔4000多米,終年積雪,空氣稀薄,沒有道路,沒有人煙,氣候變化無常,時陰時晴,時雨時雪,忽而下起冰雹,忽而狂風大作,民間素有“神山”之稱。要翻越這座大雪山,對長時間跋涉,生活艱苦、體力虛弱、衣服單薄的紅軍來說,困難是難以想象的。葉劍英把孫毅叫來說:你這個偵察科長帶幾個人去,找些民眾了解一下,問問他們,看怎樣過雪山損失才會小一點。
孫毅馬上帶上兩個參謀來到了磽磧村的幾戶村民家訪問。據村民反映:山上大雪紛飛,寒氣逼人。想要過山,必須在上午9時以后。下午3時以前,要多穿衣服,上山前多喝些姜湯或辣椒湯,最好每人拄一根棍子,防止摔倒。接著,一位老大爺還一本正經地對孫毅說:在山上行軍,要做到不準說話,不準嬉笑,不準坐地,否則會引起山神發怒,性命難保。
孫毅回到部隊,將聽來的情況包括山神的故事一字不差地向葉劍英作了匯報。葉劍英聽后對孫毅說:“我們共產黨不相信‘山神發怒’的說法,但這是當地村民的經驗之談,對我們爬這座大雪山很有啟發,我們就按村民說的去辦。”接著隨即口述了四條指示:一、爬越雪山時不要走得太快;二、相互之間不要說話;三、任何人不能坐下來休息;四、發揚階級友愛、團結互助精神。還要求各部隊準備好足夠的生姜、辣椒,發給每位指戰員。接著,孫毅根據葉劍英的這幾條指示,起草了一份通知,發給每個連隊并進行傳達。
歷經千辛萬苦,1935年10月19日,孫毅所在的紅一方面軍終于到達陜北革命根據地的吳起鎮。至此,長征勝利結束。孫毅這位鐵打的漢子也終于用雙腿走完了二萬五千里長征。
編輯:羅韋
關鍵詞:孫毅 教導 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