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頭條相關頭條相關
親友追憶作家賈大山:為人沒有架子 作品很接地氣
賈大山作品《花生》
小時候,我特別愛吃花生。街上買的五香花生、鹵煮花生,我不愛吃,因為它們是“五香”的、“鹵煮”的。我愛吃炒花生。那種花生不放作料,也不做過細的加工,那才是花生的真味。
然而這種花生,城里很少見賣。只有在冬天的晚上,城外的一些小販,挎著竹籃進城叫賣:
“大花生,又香又脆的大花生……”
那誘人的叫賣聲,弄得我睡不著覺。父親便去叫住小販,買一些給我吃。晚上吃了,早起還滿口的清香。
也許是從小就愛吃花生的緣故吧,我二十一歲上,縣里動員知識青年下鄉插隊時,我愉快地報了名,來到全縣有名的“花生之鄉”———夢莊。
我們來到夢莊,正是收獲花生的季節。隊長肩上背著一個小閨女,領我們安置好了住處,對我們說:“今天晚上招待招待你們。”
“怎么招待?”我們問。
“你們城里人,愛吃山藥,燜一鍋山藥吃吧?”
“不,”我說,“我們城里人,愛吃花生。”
“對,吃花生,吃花生。”同伴們都說。
“吃花生,吃花生。”小閨女拍打著他的光頭,也說。
“哎呀,那可是國家的油料呀……”隊長牙疼似的吸了一口氣,終于說,“行,吃花生就吃花生。”
隊長三十來歲,人很老誠,也很溫和。不論做什么事情,他的肩上總是背著那個小閨女。那閨女有五六歲,生得又瘦又黃,像只小貓。房東大娘告訴我,隊長十分嬌愛這個閨女,她是在他肩上長大的。
晚上,隊長背著閨女,來到我們的住處。保管員也來了,背著一筐花生和一布袋頭沙子。我們點著火,他先把沙子放到鍋里,然后再放花生。他說,炒花生,其實不是靠炒,而是靠沙子“暖”熟的。如果不放沙子,干炒,花生就會外煳里生,不好看,也不好吃。
花生炒好了,放在一個簸箕里,我們坐在炕上吃起來。那閨女坐在我們當中,眼睛盯著簸箕,兩只小手很像脫粒機。
那花生粒大色白,又香又脆,實在好吃。我們一邊吃著,不由得贊美起這里的土地。隊長聽了很高興,說是村北的河灘里,最適合種花生了,又得光,又得氣,又不生地蛆。早先,花生一下來,家家都要收拾一個倉房,房頂上鑿一個洞;收獲的花生曬在房上,曬干了,就往那洞里灌。一家藏多少花生?自己也說不清。
正談得高興,“哇”的一聲,那閨女突然哭起來。我很奇怪,趕忙揀了一顆花生,哄她說:“別哭,吃吧,給你一顆大的。”
哄不下,仍然哭。
“你怎么了?”我問。
她撇著小嘴兒,眼巴巴地望著簸箕說:
“我吃飽了,簸箕里還有……”
我心里一沉,再也吃不下去了。平時,夢莊對于這個閨女,是太刻薄了吧?
那年,花生豐收了,隊里的房上、場里,堆滿了花生。我一看見那一堆堆、一片片的花生,不由就想起了閨女那眼巴巴、淚汪汪的模樣。一天,我問隊長:隊長,今年能不能分些花生?”
他說:“社員們不分。”
“我們呢?”
“你們還吃油不?”
“吃呀。”
“吃油不吃果,吃果不吃油。”
和社員們一樣,我們每人分了一斤二兩花生油,沒有分到花生。
第二年春天,點播花生的時候,隊長給我分配了一個特殊的任務。上工后,他讓社員們站在地頭上,誰也不準下地,然后讓我和保管員拉上小車,帶上笸籮,到三里以外的一個鎮子上買炸油條去。買回油條,他對社員們說:“吃,隨便吃。”吃完油條,才準下地。我問他為什么這樣做,他說:“你算算,吃一斤油條四毛六分錢,吃一斤花生種子多少錢?再說,花生是國家的油料呀!”
“這個辦法是你發明的?”我問。
他笑了一下,沒有回答,笑得十分得意。
這樣做了,他還不放心。收工時,他讓我站在地頭上,摸社員們的口袋。我不干,他說我初來乍到,沒有私情,最適合做這項工作。
社員們真好,他們排成一隊,嘻嘻哈哈地走到我面前,乍起胳膊讓我摸,誰也不在乎。
就在那天晚上,我正做飯,忽然聽到東南方向有一個女人的哭聲。正想出門去看,我的同伴跑來了,氣喘吁吁地說:“快走,快走!”
“哪里去?”
“隊長的閨女死了!”
我一震,忙問:“怎么死的?”
同伴說,隊長收工回去,看見閨女正在灶火前面燒花生吃。一問,原來是他媳婦收工時,偷偷帶回一把。隊長認為娘兒倆的行為,敗壞了他的名譽,一巴掌打在閨女的臉上。閨女“哇”的一聲,哭了半截,就不哭了,一顆花生豆卡在她的氣管里。
隊長家的院里,放著一只小木匣子,木匣周圍立著幾個鄉親。隊長夫婦不忍看閨女出門,躲在屋里低聲哭泣。黑暗中,誰說:
“釘蓋吧?”
“釘吧。”
正要釘蓋,“等等。”閨女的姥姥拐著小腳,從廚房屋里走出來。她一手端著油燈,一手攥了一把鍋灰,俯身把那鍋灰抹在閨女的臉上……
“你,你這是干什么?”我把她一搡,憤怒地說。
她也流著淚說:
“這閨女是短命鬼兒。這么一抹,她就不認識咱了,咱也不認識她了,免得她再往這里轉生。”
那天黑夜,我提著一盞馬燈,鄉親們抬著那只小木匣子,把一個早逝的、不許再“轉生”的生命,埋葬在村北的沙崗上。
一連幾天,隊長就像瘋了一樣,不定什么時候,猛地吼一聲:“我瞞產呀!”
“我私分呀!”
“我……”
可是,一直到我離開夢莊,一粒花生也沒私分過。 (夢莊紀事之一 節選)
編輯:付鵬
關鍵詞:賈大山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