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向需要的人伸出我的手”

——耄耋老人王行娟二十余載公益路

2014年03月18日 14:26 | 作者:趙瑩瑩 |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人物名片

  王行娟:南京金陵大學畢業,著有《賀子珍的路》、《李敏、賀子珍與毛澤東》。1992年開辦國內第一條婦女熱線,隨后又開通了老年熱線、反對家庭暴力熱線,一手創辦北京紅楓婦女心理咨詢服務中心,以弱勢婦女、兒童為主要幫扶對象,以心理輔導和社會工作為主要方式,用生命影響生命,關注婦女與兒童身心健康,打造了“紅楓婦女熱線”和“方舟家庭中心”等諸多公益品牌。

  “我們就像紅葉一樣,一直在綻放。‘霜重色愈濃’嘛,從此就叫紅楓了。”雖然只有一葉紅,亦可染盡天下秋。從事公益20余年,王行娟和她的“紅楓”開創了國內諸多公益項目的第一。

  第一家民間婦女組織

  2013年,全國婦聯攜手百家公益聯盟發起“守護童年”行動,“紅楓”與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合作,開通了一條保護兒童的熱線,“紅楓”模式開始得到推廣。

  持續幾年的努力終于引起了官方的重視,這讓王行娟倍感欣慰。“以前,大型的基金會從來不會向民間組織提供資金。”公益服務實現政府購買,這是她剛剛走上這條路時想也不敢想的事。那時,這位耄耋老人還是一頭濃密的黑發。

  “我關注婦女問題,是從研究青春期少女開始的。”1984年,王行娟應廣東人民出版社邀請,與老戰友樓靜波給青春期少女寫了一本書———《少女必讀》。那時市場上幾乎沒有女性專門讀物,此書一經出版受到熱烈歡迎,廣州的一些新華書店甚至要排隊購買。次年,《婚姻與家庭》雜志創刊,王行娟擔任副主編。這段經歷,將她的注意力引導到關注中國婦女的命運上來。

  1988年,13個省市進行優化勞動組合試點,“下崗女工”這個詞頻頻出現。除了女工下崗問題之外,當時婦女參政的問題也受到諸多重視,差額選舉實施之后,被“差”掉的往往是女性。

  有人找到《婚姻與家庭》雜志社。“她們問我:我們的出路在哪里?我無法回答。”那一年,王行娟退休,她覺得自己有時間也有興趣為女性做些事情。

  謝麗華、譚深、劉伯紅……當時關注婦女命運的一批業界精英被王行娟請到家中,共同探討籌建一個民間婦女研究組織的可能性。“會開了一整天,中午我招待大家吃炸醬面。成立國內第一家民間婦女組織的想法脫穎而出,大家親切地稱呼那次會議為炸醬面會議。”

  同年10月,婦女研究所成立,掛靠在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下。作為一個民間組織,以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二級機構的身份開展活動,有獨立的賬號,進行了非營利性事業單位的注冊。婦女研究所,便是“紅楓”的前身。

  成立第一條婦女熱線

  有了可供施展拳腳的地方,王行娟的工作重心開始轉向籌集資金。經一位美國朋友介紹,婦女研究所從福特基金會申請到1萬美元。雖然研究所當時已深入全國十幾個地市調查研究當時婦女的生活現狀以及她們所面臨的問題,發布的研究結果卻沒能引起足夠重視。

  “福特基金會的項目官員非常直接地告訴我,單純的只作研究,對于身處困境的中國婦女于事無補。”王行娟說,這句話讓她陷入了深思:在社會大環境以及自身能力受到限制的前提下,自己究竟能夠為弱勢女性群體做些什么?

  “我們是民間組織,沒有錢,不可能給失業婦女找工作,也不可能提供維持她們生活的物質資源,但是我們可以喚起她的主體意識,幫助她們從思想上自力更生。”經過長期的思考以及參考國外案例,王行娟決定開通中國第一條婦女咨詢熱線,“一間屋子,一部電話,動員一批有志于服務婦女的志愿者,用最小的投入,可以收到最大的服務效果。”

  王行娟告訴記者,那時許多人并不看好婦女研究所的咨詢熱線,認為受社會風俗以及經濟條件影響,不會有那么多婦女愿意撥打。但事實恰恰相反,熱線從1992年9月2日開通后就一直響個不停,來自北大、北師大心理系的50名志愿者整日忙個不停。一時間,中國第一條婦女熱線名聲大噪。

  2004年3月8日,反家庭暴力熱線開通,為受虐婦女開展電話和電話以外的社會服務。這些電話,對于緩解婦女的心理壓力,提升她們的自信,促進她們的成長,發揮了很好的作用。王行娟說:“在助人的過程中,我獲得了成就感和幸福感。這是我為什么堅持這個事業26年的原因。”

  第一個“農村女童性侵犯預防教育”

  看到調皮搗蛋、甚至有暴力傾向的孩子變得孝順懂事,是最讓王行娟感到幸福的時刻。最近幾年,她創造了針對農民工家庭的“每日家教三個10分鐘”模型,包括愛的交流10分鐘、學習做人10分鐘、學習知識10分鐘。該模型在北京多所農民工子弟小學推廣,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王行娟對性侵幼女的關注,始于2010年。有一次,她看到一則新聞,一名農村女童被成年男子性侵,下體血肉模糊。她在感到非常難過和痛心的同時暗下決心,“要做預防性侵幼女的項目。”王行娟說,雖然當時這類事件的社會關注度還不高,但她已經意識到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第一個“農村女童性侵犯預防教育”項目隨即創立,并在質疑和誤解中堅持至今,它帶給女童們的不僅是預防性侵的知識,更是尊重、健康、安全與關懷。

  2013年,性侵幼女事件頻發,王行娟以83歲高齡親自推動在校學生預防性侵害公益培訓,撰文呼吁構筑保護女童的家庭、學校和社區三道防線。“紅楓”除了在北京和河北多所學校進行培訓,還到社區去講解相關知識。“我想把這個模式推廣到更多的地方去。”王行娟說,努力帶來了轉變,但這些與全國農村女童普遍性教育淡薄的現狀相比,仍然是杯水車薪。

  同樣讓王行娟感到力不從心的,是“紅楓”的身份問題。1996年,婦女研究所不得不與掛靠的中國管理科學院脫鉤,在那個民間組織還處在稚嫩期的年代,她們的存在一度受到官方的質疑。在重壓下,王行娟只好將“紅楓”注冊為企業。

  時至今日,正式注冊為社會團體的申請已經遞交了無數次,可“紅楓”的身份問題仍然懸而未決,均未獲批。即便如此,王行娟從未想過放棄,以一己之力幫助脆弱無助的生命,是這位耄耋老人矢志不渝的人生信條。

  “所有以人為對象的社會工作,都應該是用生命去影響生命,用自己的愛、關懷與理解,去觸摸感應對方的心靈。我是一個普通的知識女性,沒有力量幫助婦女解決物質方面的困難。但我從自己切身的經歷中感到,當一個人陷入絕望境地時,如果有人伸出一只手,在困境中的人就會重新燃起希望。”王行娟說,她愿意做這樣一個人:“向需要的人伸出我的手。”

 

編輯:羅韋

關鍵詞:婦女 王行娟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