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聚·焦點聚·焦點
霧霾倒逼清潔能源發展提速
編者按:
不久前,國家能源局在北京召開了2014年能源工作座談會,打造中國能源“升級版”成為今年能源工作的重點。
我國的能源結構不合理,一次能源中,煤炭占到了70%,而太陽能、風能和核能等清潔能源的占比只有2%左右,遠遠低于歐美等發達國家的清潔能源占比。因此,需要發展清潔能源實現能源結構多元化,同時推動傳統能源的清潔高效利用,通過結合市場和行政手段加速能源結構以及整個社會產業結構的調整。
打造中國能源“升級版”需要社會方方面面的努力,但成敗的關鍵在企業,而肩負國家經濟發展重任的央企更是受到廣泛關注。為此,本期特刊發此組報道。
剛剛過去的2013年,席卷全國的霧霾天氣成了人們心頭揮之不去的“陰影”。
不過,觸目驚心的霧霾,卻有可能成為推動清潔能源快速發展的催化劑。
在2013年12月5日的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對霧霾形成的主要原因和治理方式給出了詳細的解釋:霧霾天氣主要是發展方式粗放、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不盡合理造成的,其根源還在化石能源,一個是煤,一個是燃油,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關于應對措施:一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主要是減少化石燃料的燃燒,二是發展清潔能源。
事實上,如果單從清潔能源發展的速度和體量上看,我國已經是世界主要的清潔能源生產地。2008年金融危機后,我國果斷將新能源提升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給予政策上的強力支持,在地方政府和銀行大力扶持下,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也紛紛涌入。到了2011年,全國水電裝機容量、核電在建規模、風電并網裝機容量、世界太陽能光伏電池生產、太陽能熱水器的使用量和年產量,均居世界第一;2012年,我國已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清潔能源投資最多的國家,投資多達651億美元,比2011年增長20%。
然而,在速度和體量狂飆的背后,清潔能源結構性產能過剩問題日益凸顯。終于,在2012年春天,整個清潔能源產業的各種矛盾集中爆發:光伏產能過剩,歐美筑起貿易高墻;電網消納問題未解,風電棄風限電;生物質能因原料掣肘而發育不良……
危機往往孕育著變革。2013年,我國清潔能源的產業格局正經歷一個調整、重構的關鍵節點。
2013年9月,國務院頒布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出,到2017年,煤炭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降低到65%以下。而在此之前,國家已經密集出臺一系列鼓勵支持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的舉措。
“近幾年,能源結構調整不僅是能源行業,也是國家經濟結構調整面臨的重大課題,總的方針就是降低常規能源消費比重、提升清潔能源和新能源的利用開發。”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13年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是把過去的一系列政策加以系統化梳理,不僅對清潔能源的發展,而且對整個能源結構戰略性調整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現行能源體制制約清潔能源發展
“以煤炭和石油為標志的化石能源時代終將過去。化石能源大量廣泛地使用,在創造了工業文明的同時,也帶來了日益嚴重的‘副產品’:環境污染、氣候變暖、生態惡化。采用一種新的經濟模式,才能確保一個更具可持續性的未來。”2011年美國經濟學家杰里米·里夫金在其《第三次工業革命》一書中提出了“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概念。
在里夫金看來,以新能源與互聯網為核心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將改變未來世界。
“我國亟須清潔化和低碳化的能源革命。改革開放三十多年,我們走完了西方大多數國家花了200多年才完成的工業化歷程,出現‘未富超標’現象,如果不實現低碳能源,我國的能源回旋的余地很小。”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曾多次呼吁。
長期以來,我國能源結構廣受詬病。我國能源不僅消費總量大,而且也是世界上少數幾個能源消費結構以煤為主的國家之一。而與此同時,我國可再生能源豐富。
“近年來,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費的比重仍然很低,尚不足10%,且棄風、棄水問題突出,暴露了我國能源發展思路和管理體制機制的缺陷。”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近日撰文表示。
在史立山看來,我國能源利用效率低既與產業結構有關,也與能源結構相關,更暴露了我國能源政策和能源管理體制的不完善。
“其中管理體制起基礎性的作用,對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史立山表示,一個重要內容是深化能源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公平開放的能源市場,充分發揮市場在配置能源資源和提高能源效率方面的決定性作用。
對此,林伯強也表示贊同。“能源體制必須與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和市場化要求相適應。”
產業變局開啟
能源管理體制問題近幾年在光伏產業和風電行業表現得最為突出。
從2011年上半年開始,我國光伏企業在經歷了幾年的狂飆突進后,突然間就陷入困境。產能過剩、準入門檻低、研發投入少,在歐美頻頻遭遇“雙反”,光伏產業全面陷入困境。
去產能化,盡快撬動國內市場成為根治光伏產業的一劑藥方。
2012年歲末,國務院常務會議開出禁止地方保護主義等五大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2013年1月7日,國家能源局召開全國能源工作會議確定,年內光伏新增裝機容量的目標瞄準1000萬千瓦,到2015年底,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到2100萬千瓦(21GW)以上;2013年的最后一天,工信部正式公布符合《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的首批企業名單,共有109家企業入圍。
“目前光伏市場仍主要由政策推動,預計2014年的政策支持趨勢不會改變,分布式光伏將迎來較大發展機遇,整個產業整合會加速,產業集中度將提升,大型企業盈利會好轉,但會淘汰一批中小企業。”中國光伏產業聯盟秘書處王世江認為。
抬高行業門檻,加大行業的重組整合力度,這是業內對光伏行業如何走出困境的一致觀點,但有業內人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出了擔憂:上一輪光伏產業的過剩,與地方政府的熱情分不開,在去年國家出臺一系列扶持政策后,地方政府發展光伏的熱情又高漲起來,如果僅靠行政手段,不能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很可能會產生新一輪的產能過剩。
風電行業與光伏行業類似,風電行業的回暖同樣也離不開政策的拉動作用。在經歷了2012年行業的谷底后,從2013年下半年以來需求持續好轉,目前風電行業正處于景氣度逐步復蘇的階段。
政策瓶頸逐漸打破
事實上,改革能源管理體制貫穿了2013年一整年。在國務院機構改革的框架下,原國家能源局、電監會職責合并,組建新的管理機構。
重組后的國家能源局把可再生能源發展戰略、規劃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確定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的近期、中遠期總量目標,明確水電、風電、太陽能和生物質能的發展方針、發展目標、產業布局和配套措施等。
以光伏產業為例,在以往制約光伏發電并網問題上,《分布式發電管理暫行辦法》的出臺進一步明確了發展分布式能源的諸多優惠措施,如“光伏上網電價”、“電站增值稅即征即退50%”等。
“整個能源發展戰略已經很清晰,但清潔能源的發展涉及諸多政府部門,缺乏統一協調、推進和監管的工作機制,雖然有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清潔能源發展的政策,但一些政策過于宏觀、缺乏細則,難以落實;一些政策,特別是稅收、并網、收購等政策需要加大執行力度。”林伯強說。
他認為,還有一個重要問題是,清潔能源發展規劃和電網發展規劃不統一,國家可再生能源、風電、太陽能發電等專項規劃均已頒布,但電網規劃一直沒有出臺,導致清潔能源發展與電網規劃脫節,電力體制改革也應盡快進行。
史立山認為,當前要制定科學的能源稅收政策。既要從保障國家稅收需要出發,更要從引導調整能源結構、支持清潔能源發展的需要出發,“當前最重要的是要加快制定化石能源消費稅政策,同時,還要放開能源消費價格,發揮市場的力量,有效調節能源消費。”
新聞背景
所謂清潔能源,主要分為狹義和廣義兩種概念。狹義的清潔能源是指可再生能源,如水能、生物能、太陽能、風能、地熱能和海洋能等。這些能源消耗之后可以恢復補充,很少產生污染。廣義的清潔能源則包括在能源的生產及其消費過程中,選用對生態環境低污染或無污染的能源,如天然氣、清潔煤(將煤通過化學反應轉變成煤氣或“煤”油,通過高新技術嚴密控制的燃燒轉變成電力)和核能等。
編輯:羅韋
關鍵詞:清潔 發展 國家 政策 光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