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樂觀社會 樂觀社會
男子手繪說明書教爸媽用微信
手把手教了12天
父母還是不會用
昨日,重慶晚報記者輾轉聯系上手繪本的作者張明,他是山東人,今年26歲,重慶郵電大學2006級動畫專業的學生,現在在北京工作。
今年春節回家,張明特意在北京買了兩個HTC智能手機送給父母,原本他以為,只要自己稍稍向父母講解,微信使用起來肯定比QQ還簡單。可他在家呆了12天,父母除了掌握智能手機開關機、鎖屏等基本功能,其他軟件都搞不懂,就連兒子手把手教的微信也不太會使用。
“我是大年初九回北京上班的。那段時間,父母一周要打三四通電話詢問微信的使用方法,我因為工作忙不能詳細講解,看著他們這么焦慮,擔心他們年紀大了著急對身體不好,我便想出來為他們畫微信使用教程。”張明說。
張明的微信使用說明一共9頁,里面有個人語音交流、發送表情、如何發語音、如何發照片等內容,每一篇都是對照微信界面照搬下來,再用不同顏 色的筆標注清楚每個鍵的作用和使用方法,旁邊還用漢字標記出注意事項等等。在主界面這一頁,作者專門畫上自己的微信名和頭像,旁邊一個箭頭標注著:“這是 兒子的賬號,您只要點擊一下,就進入與兒子信息互動的界面。”
不想父母傷心
手繪9頁微信教程
張明大學四年在重慶,工作三年半都在北京,每年回家陪父母的時間不到一個月。
以前張明半個月甚至一個月跟父母通一次電話,有時候媽媽會抱怨:“為什么每次都是我主動給你打電話。”“我在外地工作,忙起來也顧不上給他們打電話。”張明說。
最近幾次回家,張明發現了父母的變化,一向沒有什么特別愛好的父母,突然在家養起了花草植物和魚。“我想他們可能是太孤單了。”張明感嘆, 從小到大,每到新年父母都會為他準備新衣服,哪怕他已經成人,哪怕他不回來過年,都沒有間斷過。今年過年,父母依舊給他買新衣服,擔心他不喜歡,還特意挑了兩件不同的款式。
“換了手機后,看著媽媽那些笨拙的動作,心里很酸,這一次回家明顯能感覺到,父母年齡大了,頭發開始白了,心里特別難受。后來回北京知道他 們為微信著急,更擔心他們的身體了。”張明說,畫使用說明,也是想讓父母別著急,老年人的情感細膩,不要讓他們有“兒子不在身邊,自己學不會”的傷心,而 這9頁微信教程,配上一些溫馨的提示,也是想讓父母一見到這些教程就會想起兒子,感覺兒子就在身邊。
手繪教程有效果
現在每天能交流
“兒子,今年婚事安排得怎樣了?”“什么時候才能放假?”……看了兒子畫的說明,父母很快就掌握了微信的語音、看照片等功能,一空閑下來, 就會在微信上和兒子聊上兩句,想兒子的時候,便翻看兒子通過微信傳給他們的照片看一看。昨日一大早,張明又給父母發去微信,得知母親生病去了醫院,著急得 眼淚都要下來了,恨不得馬上沖回山東,好在父母告訴他,是小感冒不礙事,他才安心下來。
昨日,記者電話聯系上張明的媽媽,提到兒子手繪的使用說明,李媽媽笑著說:“我現在照著兒子畫的圖,已經會用微信了。”
李媽媽說,兒子在外讀書工作快8年了,回家機會不多,盡管每隔一段時間通一次電話,但是不能了解兒子具體的生活,還是牽掛。現在李媽媽晚上有空的時候,就會看看微信,跟兒子聊聊天。“可以經常跟兒子說話,知道他每天在干什么,心里踏實。”
除了微信,為了讓父母不會感到孤單,張明把自己的照片做成掛件、裝飾品放在家里。“有時候親戚朋友來家做客,父母還會指著照片介紹自己的兒子,拿出手機給別人看微信,自豪地說兒子教他們使用高科技。”張明說。
編輯:于瑋琳
關鍵詞:父母 微信 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