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年輕人為什么不愿意留在村里種地
西萬安村:老人一旦身體不好,地就撂荒了
初六傍晚,太行山南部山區降下大雪。紛紛揚揚的雪粒將河北武安市境內的大部分村莊都包裹上厚厚的積雪。
在西寺莊鄉西萬安村,宋江文的老伴兒正忙著在灶臺上做飯,鍋里小米粥溢出的香氣,讓這個二層樓結構的四合院顯得暖意融融。
這個晉冀豫三省交界的村落,是一個典型的靠天吃飯的山村。村子隨著山坡溝壑高低起伏,因為是山坡地,這里的農民不能像在平原一樣種大棚,除了地形,制約這里農業發展的還有水源的匱乏。
在十年九旱的華北山區,為了解決村里人畜飲水和作物灌溉問題,村里幾乎都有一個蓄水的旱池。宋江文家就在村里的旱池邊上。但給兒子宋小亮燒水做飯的時候,宋老太都會用盛在缸里的井水,或者是平時不舍得用的自來水。
在村里,宋江文家屬于殷實的富戶,這不僅是因為他擁有13畝地,還在于家里有多少人外出打工。幾十年前,當宋江文還是孩子的時候,就隨著父 親“跑太原”了。因為地理、文化、商貿和人脈的關系,這個在河北省境內的山村,有一多半年輕人都選擇到臨近的山西省太原市務工。過年這些天,好多家門口停放的小汽車都掛著山西的車牌。
年近60歲的宋江文已經不在務工的“候鳥群”里了,他一年到頭就跟老伴兒種家里的13畝旱地。因為山高溝深,適應耕種的土地都在離村里較遠的地方,每天從旱池擔水走十幾里地澆水的宋江文,身材短粗壯實。相比種小麥和玉米,他更喜歡種棉花,因為棉花的收益是小麥的三四倍。
但與兒子相比,宋江文一年的收入就算不上什么了。從兒時起,宋小亮就跟著父親一起跑太原?,F在,1986年出生的宋小亮也有了兒子。他如今在太原從事建筑行業,一年收入能有10多萬元。
跟著工程隊攬活兒的他,在2008、2009年的時候大賺了一筆,宋小亮說,那個時候太原蓋樓多,生意就跟著多。現在,宋小亮已經在太原租了一套兩居室的房子,把媳婦和孩子一起接到了太原。
但去年,宋小亮遇到了困難。太原房地產開發和政府裝修因為政策的限制明顯少了很多,攬不上活兒的宋小亮在家閑了大半年。
在幾十公里外的河底村,回到老家的劉占杰心里一直犯愁。他在北京打工已經五六年了,打工期間,找了一個河北邢臺的對象,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階段,沒想到,他前腳一回老家,對象的家里人就逼迫女兒從北京租住的房子里搬出來,不許她再跟他交往。
在北京當保安的劉占杰每月工資就2000元。女方家長因為嫌他沒有積蓄,收入也不高,一直對他不滿意。
其實,早幾年的時候,劉占杰并不差錢,武安是一個鐵礦很多的地方,劉占杰所在的鄉有很多小鐵礦,當時村里很多年輕人都在小鐵礦打工,每個月能掙好幾千元,但資源是有限的,鐵礦資源越采越少。炸山取礦又污染了當地的環境,不少耕地因為多年不種而撂荒。
在劉占杰看來,村里的耕地撂荒不僅僅是因為山區土地貧瘠、水源少,深層次的原因是沒有了耕種的勞動力。村里的年輕人現在分化成了兩部分:一部分是上學的,通過考試進入城市;一部分是打工的,通過工作臨時落腳在城市。村里的老人一旦身體不好,地就撂荒了。
宋江文也說,種地的都是老面孔,平時看誰沒鋤草,沒澆水,多半原因是誰身體出了毛病。在宋江文屋子后面的山坡上,有一棵幾十年樹齡的核桃樹,是村里一對老夫婦年輕時種的,老夫婦有4個子女,現在子女們都在城里生活了,老人身體不好,也被子女接進城了。如今,每年核桃樹結出青色果實時,再也看不到有他們家的人去打核桃了。
編輯:于瑋琳
關鍵詞:村里 年輕人 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