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推薦推薦
官方:力爭到2020年有效遏制農業面源污染加劇趨勢
原標題:官方:力爭到2020年有效遏制農業面源污染加劇趨勢
中新網4月14日電 據農業部網站消息,農業部日前發布《關于打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意見》要求,力爭到2020年農業面源污染加劇的趨勢得到有效遏制。
《意見》稱,目前,我國農業資源環境遭受著外源性污染和內源性污染的雙重壓力,已成為制約農業健康發展的瓶頸約束。一方面,工業和城市污染向農業農村轉移排放,農產品產地環境質量令人堪憂;另一方面,化肥、農藥等農業投入品過量使用,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和農田殘膜等農業廢棄物不合理處置,導致農業面源污染日益嚴重,加劇了土壤和水體污染風險。
《意見》明確,力爭到2020年農業面源污染加劇的趨勢得到有效遏制,實現“一控兩減三基本”。
“一控”,即嚴格控制農業用水總量,大力發展節水農業,確保農業灌溉用水量保持在3720億立方米,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55;
“兩減”,即減少化肥和農藥使用量,實施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確保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達90%以上,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達30%以上,肥料、農藥利用率均達到40%以上,全國主要農作物化肥、農藥使用量實現零增長;
“三基本”,即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農膜基本資源化利用,大力推進農業廢棄物的回收利用,確保規模畜禽養殖場(小區)配套建設廢棄物處理設施比例達75%以上,秸稈綜合利用率達85%以上,農膜回收率達80%以上。農業面源污染監測網絡常態化、制度化運行,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模式和運行機制基本建立,農業資源環境對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支撐能力明顯提高,農業生態文明程度明顯提高。
《意見》明確打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點任務:
(一)大力發展節水農業。確立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紅線、用水效率控制紅線和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嚴格控制入河湖排污總量,加強灌溉水質監測與管理,確保農業灌溉用水達到農田灌溉水質標準,嚴禁未經處理的工業和城市污水直接灌溉農田。實施“華北節水壓采、西北節水增效、東北節水增糧、南方節水減排”戰略,加快農業高效節水體系建設。加強節水灌溉工程建設和節水改造,推廣保護性耕作、農藝節水保墑、水肥一體化、噴灌、滴灌等技術,改進耕作方式,在水資源問題嚴重地區,適當調整種植結構,選育耐旱新品種。推進農業水價改革、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試點工作,增強農民節水意識。
(二)實施化肥零增長行動。擴大測土配方施肥在設施農業及蔬菜、果樹、茶葉等園藝作物上的應用,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測土配方施肥全覆蓋;創新服務方式,推進農企對接,積極探索公益性服務與經營性服務結合、政府購買服務的有效模式。推進新型肥料產品研發與推廣,集成推廣種肥同播、化肥深施等高效施肥技術,不斷提高肥料利用率。積極探索有機養分資源利用有效模式,鼓勵開展秸稈還田、種植綠肥、增施有機肥,合理調整施肥結構,引導農民積造施用農家肥。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大力開展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著力提升耕地內在質量。
(三)實施農藥零增長行動。建設自動化、智能化田間監測網點,構建病蟲監測預警體系。加快綠色防控技術推廣,因地制宜集成推廣適合不同作物的技術模式;選擇“三品一標”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一批示范區,帶動大面積推廣應用綠色防控措施。提升植保裝備水平,發展一批反應快速、服務高效的病蟲害專業化防治服務組織;大力推進專業化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有效提升病蟲害防治組織化程度和科學化水平。擴大低毒生物農藥補貼項目實施范圍,加速生物農藥、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推廣應用,逐步淘汰高毒農藥。
(四)推進養殖污染防治。各地要統籌考慮環境承載能力及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要求,按照農牧結合、種養平衡的原則,科學規劃布局畜禽養殖。推行標準化規模養殖,配套建設糞便污水貯存、處理、利用設施,改進設施養殖工藝,完善技術裝備條件,鼓勵和支持散養密集區實行畜禽糞污分戶收集、集中處理。在種養密度較高的地區和新農村集中區因地制宜建設規模化沼氣工程,同時支持多種模式發展規模化生物天然氣工程。因地制宜推廣畜禽糞污綜合利用技術模式,規范和引導畜禽養殖場做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加強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建設,推廣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池塘生態循環水養殖及大水面網箱養殖底排污等水產養殖技術。
(五)著力解決農田殘膜污染。加快地膜標準修訂,嚴格規定地膜厚度和拉伸強度,嚴禁生產和使用厚度0.01mm以下地膜,從源頭保證農田殘膜可回收。加大旱作農業技術補助資金支持,對加厚地膜使用、回收加工利用給予補貼。開展農田殘膜回收區域性示范,扶持地膜回收網點和廢舊地膜加工能力建設,逐步健全回收加工網絡,創新地膜回收與再利用機制。加快生態友好型可降解地膜及地膜殘留撿拾與加工機械的研發,建立健全可降解地膜評估評價體系。在重點地區實施全區域地膜回收加工行動,率先實現東北黑土地大田生產地膜零增長。
(六)深入開展秸稈資源化利用。進一步加大示范和政策引導力度,大力開展秸稈還田和秸稈肥料化、飼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和能源化利用。建立健全政府推動、秸稈利用企業和收儲組織為軸心、經紀人參與、市場化運作的秸稈收儲運體系,降低收儲運輸成本,加快推進秸稈綜合利用的規模化、產業化發展。完善激勵政策,研究出臺秸稈初加工用電享受農用電價格、收儲用地納入農用地管理、擴大稅收優惠范圍、信貸扶持等政策措施。選擇京津冀等大氣污染重點區域,啟動秸稈綜合利用示范縣建設,率先實現秸稈全量化利用,從根本上解決秸稈露天焚燒問題。
(七)實施耕地重金屬污染治理。加快推進全國農產品產地土壤重金屬污染普查,啟動重點地區土壤重金屬污染加密調查和農作物與土壤的協同監測,切實摸清農產品產地重金屬污染底數,實施農產品產地分級管理。加強耕地重金屬污染治理修復,在輕度污染區,通過灌溉水源凈化、推廣低鎘積累品種、加強水肥管理、改變農藝措施等,實現水稻安全生產;在中、重度污染區,開展農藝措施修復治理,同時通過品種替代、糧油作物調整和改種非食用經濟作物等方式,因地制宜調整種植結構,少數污染特別嚴重區域,劃定為禁止種植食用農產品區。實施好湖南省耕地重金屬污染治理修復和種植結構調整試點工作。
《意見》要求,加快推進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
(一)大力推進農業清潔生產。加快推廣科學施肥、安全用藥、綠色防控、農田節水等清潔生產技術與裝備,改進種植和養殖技術模式,實現資源利用節約化、生產過程清潔化、廢物再生資源化。在“菜籃子”主產縣全面推行減量化生產和清潔生產技術,提高優質安全農產品供給能力。進一步加大尾菜回收利用、畜禽清潔養殖、地膜回收利用等為載體的農業清潔生產示范建設支持力度,大力推進農業清潔生產示范區建設,積極探索先進適用的農業清潔生產技術模式。建立完善農業清潔生產技術規范和標準體系,逐步構建農業清潔生產認證制度。
(二)大力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推行生產全程監管,加快推進全國農產品質量追溯管理信息平臺建設,強化生產經營主體責任,推進農產品質量標識制度。加快制修訂農獸藥殘留標準,盡快制定推廣一批簡明易懂的生產技術操作規程,繼續創建一批標準化農產品生產基地,實現生產設施、過程和產品標準化。創新政府支持方式,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園藝作物標準園、畜禽標準化養殖場和水產健康養殖場建設,大力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率先開展標準化生產。積極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
(三)大力發展現代生態循環農業。推進浙江省現代生態循環農業試點省和10個循環農業示范市建設,深入實施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基地建設,積極探索高效生態循環農業模式,構建現代生態循環農業技術體系、標準化生產體系和社會化服務體系。依托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和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與集成示范基地,以種植業減量化利用、畜禽養殖廢棄物循環利用、秸稈高值利用、水產養殖污染減排、農田殘膜回收利用、農村生活污染處理等為重點,扶持和引導以市場化運作為主的生態循環農業建設,探索形成產業相互整合、物質多級循環的產業結構和生態布局。
(四)大力推進適度規模經營。加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因地制宜探索適度規模經營的有效實現形式。引導土地重點流向種養大戶、家庭農場,使之成為引領適度規模經營的有生力量。引導農民以承包地入股組建土地股份合作組織,通過自營或委托經營等方式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支持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發展現代生態循環農業,提高農業投入品利用效率,實施好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積極推廣合作式、托管式、訂單式等服務形式,以社會化服務推動生產經營的規模化、標準化和清潔化。
(五)大力培育新型治理主體。大力發展農機、植保、農技和農業信息化服務合作社、專業服務公司等服務性組織,構建公益性服務和經營性服務相結合、專項服務和綜合服務相協調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采取財政扶持、稅收優惠、信貸支持等措施,加快培育多種形式的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經營性服務組織,鼓勵新型治理主體開展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地膜回收利用、農作物秸稈回收加工、沼渣沼液綜合利用、有機肥生產等服務。探索開展政府向經營性服務組織購買服務機制和PPP模式創新試點,支持具有資質的經營性服務組織從事農業面源污染防治。鼓勵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規模化養殖場等,采用績效合同服務等方式引入第三方治理,實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程整體式設計、模塊化建設、一體化運營。
(六)大力推進綜合防治示范區建設。落實好《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2015-2030年)》和《農業環境突出問題治理總體規劃(2014-2018年)》部署的農業面源污染防治重點任務,在重點流域和區域實施一批農田氮磷攔截、畜禽養殖糞污綜合治理、地膜回收、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和耕地重金屬污染治理修復等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示范工程,總結一批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的新技術、新模式和新產品。繼續實施太湖、洱海、巢湖和三峽庫區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示范區建設,盡快再建設一批跨區域、跨流域、涵蓋農業面源污染全要素的綜合防治示范區,加強單項治理技術的集成配套,積極探索流域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有效機制。
編輯:玄燕鳳
關鍵詞:農業部 2020年 遏制農業面源污染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