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天下
中國巨額科研經費“打水漂” 需完善分配和管理制度
原標題:中國巨額科研經費“打水漂” 需完善分配和管理制度
巨額經費“打水漂”暴露科研管理之弊
據報道,麥肯錫近日發布了一項題為《中國創新的全球效應》的報告,對比了中、美、日、德四國在科研上的投資與回報。自2006年起,中國政府在科研創新上的投入絕對值達到世界第二的水平,僅次于美國,但投入產出比卻依然不成比例。
不少網民稱,中國科研創新高投入低產出,是因為科研經費在申請、分配、使用和驗收等環節均有不合理和不科學之處。當務之急,乃是借鑒發達國家經驗,完善科研經費分配和管理制度,從而讓巨額科研經費不再“打水漂”。
科研資金“跑偏”
有網民稱,目前在科研經費管理中,少數人掌握科技立項的決定權,由此衍生出的權力尋租空間,導致科研腐敗現象層出不窮。一些科研人員忙于拉關系、跑項目,重申報輕研究,甚至把課題當成“圈錢”的手段。
網民“吳江”說,現在,在大學和科研單位,最牛的人是能拿到科研項目的,也就是能搞到錢的人。搞不到項目和錢,科研水平再高也是白搭;能搞到項目和錢,什么都不做甚至沒有科研人員也沒有關系,可以承包下去。
網民“蘆麗琴”說,科研經費和人員數量不少,但分配方式和研究方向、成果均存在“跑偏”現象:經費分配不全看學術能力,而是受到單位級別、行政位置和公關能力的影響,“官大學問大,權大經費多”,很多經費被“老板”層層包工;同時由于科研活動的“論文導向”,很多機構以發表論文作為主要衡量指標,使得不少科研課題和研究內容存在“閉門造車”的情形,脫離了實際需求,浪費了大量的創新投入。
完善分配和管理制度
網民“吳江”認為,應借鑒國際經驗和做法,完善科研經費分配和管理制度。現行的科研體制基本屬于集中管理型,即由上級科技主管部門劃定申報范圍,科研單位選題時只能是向申報指南靠攏,科研項目不是來自市場需求,往往造成研究出來的成果無人問津。對此,應堅持市場化資源配置的改革方向,讓科研項目源頭更多來源于企業。
網民“肖應林”說,在科研經費投入機制暫時改不了的情況下,應在機制內部調整上花大力氣,要嚴格課題驗收,而不是陷入驗收走過場、成果如何沒人管的泥沼。
有網民指出,從某種意義上說,建立符合科研規律的科技評價體系,營造良好的科研環境,使科研人員潛心做研究,是現階段的一項緊迫任務,甚至比加大科研經費投入更重要。
網民“張宏”說,對科研不端行為必須有切實的懲罰措施。在發達國家,相關基金會有權禁止有嚴重學術不端行為的科研人員提交科研申請,并將其研究資金追回,致使他們很難再從事科研活動。這樣的嚴厲懲罰措施使得科研不端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得到遏制。在我國,相應的懲罰機制和監督機制還存在很多漏洞,亟須大力改善。
(記者 陳偉 整理)
編輯:鞏盼東
關鍵詞:巨額科研經費 打水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