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眾說眾說
“家屬照料型”養老模式值得期待
南京有120多萬老人,98%是居家養老,約需居家養老護理員4.3萬人,而目前全市持證上崗的專(兼)職養老護理員只有3000人,養老護理員缺口達4萬人!昨天,現代快報記者從南京市民政局主辦的2014年全市居家養老服務組織負責人培訓班上獲悉,南京將創新居家養老服務方式,其中,“家屬照料型”模式讓人感覺很新鮮,子女、兒媳在家照顧臥床不起的父母公婆,政府也可以給其發月工資。(10月13日《現代快報》)
按理說,子女照料父母,是天經地義之事,政府怎么還給他們發工資?初聽起來,讓人有些不解并感覺新鮮。細思之,這是地方政府落實養老責任并創新落實方式之舉。中國正進入老齡化社會,越來越多的人進入老年人的行列,老年人在人口中的占比越來越大,社會因此承受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完全依靠家庭的力量養老是不現實的,地方政府是承擔養老責任的一個重要主體,須伸出救助之手,這同樣是義不容辭的,地方政府承擔落實養老責任也是讓國內民眾享受改革發展成果的題中應有之義。然而,由于歷史和現實各種眾所周知的原因,完全依靠地方政府的力量養老也有困難,如,公辦養老機構床位緊缺,專職養老護理人員短缺,等等。在這種背景下,落實養老責任就須把地方政府的力量與家庭的力量結合起來,發揮好兩個積極性。給照顧老人的子女發工資,其實是地方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落實養老責任的一種創新形式,有利于發揮好兩個積極性。
具體說來,給照顧老人的子女發工資,不僅緩解了地方政府落實養老責任的壓力,化解了床位緊缺、養老護理人員短缺等困難;同時,也給老人的子女提供了就業崗位,有利于和諧社會建設。目前,就業形勢嚴峻,許多老人的子女面臨著就業的壓力與沖擊;推行“家屬照料型”養老模式,是居家養老的升級版,比較適應多數老人喜歡居家養老的心理,再者,老人的子女護理老人通常比外人更上心;給照顧老人的子女發工資,將把地方政府對養老的財政補貼由間接變為直接………南京推出的養老模式好處多多,具有樣本意義,借得推廣。
當然,為了讓這種養老創新模式長期給力,還須琢磨研究執行落實環節上的一系列具體問題,這同樣是不可忽視的。如,究竟哪些家庭可納入“家屬照料型”模式范圍?地方政府如何認定?認定的標準是什么?對照料老人的子女應當發放多少工資合適?太少,顯然不行;但也不能太多,畢竟發放的工資是納稅人的錢……這些問題不解決好,就可能出現有錢人吃低保、開寶馬者住經適房之類的問題。
編輯:曾珂
關鍵詞:“家屬照料型”養老模式 給照顧老人的子女發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