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銳評
“坑官的朋友”多見地產商啟示改革著力點
減少不法開發商媚官最終“坑官”的現象,需要通過全面深化改革,讓公共資源陽光分配,讓官員的“自由裁量權”越來越小
原云南省委副書記仇和的背后有地產商劉衛高,原濟南市委書記王敏的背后有地產商趙某……梳理近年來多名落馬官員的墮落軌跡發現,“朋友圈”正成為導致官員落馬的一大“陷阱”,而這些“朋友”中多見房地產開發商。
早在5年前就曾有媒體報道,全國檢察機關當年共查辦城鎮建設領域商業賄賂犯罪案件9374件10043人,發生在房地產開發、土地出讓等領域的高達7990件。就連當時的國土資源部部長徐紹史也感慨,“國土資源系統已成為腐敗易發、高發領域”。
房地產領域為什么容易產生腐敗?房地產行業不透明、不規范、爆發增長、錢權交易盛行等因素,都是重要原因。前不久有媒體報道稱,南方某省會城市土地房產部門的一個打字員因受賄400余萬元被查——他可以幫房地產老板盡快打印材料,以便早日審批過關。這起案件極大擴展了人們對房地產領域腐敗的想象空間——一個打字員尚且如此,那些掌握房地產商生殺大權的官員又當如何?
過去的十多年間,房地產行業出現了爆發式增長。在整個產業鏈中,掌握大量公共資源和自由裁量權的土地部門扮演著重要角色,“抱官員大腿”成了很多地產商的共同選擇。前幾年,發生在海南東方市的土地腐敗窩案,就牽出了包括東方市原市長、市委原副書記和城市建設等部門負責人在內的幾十名官員。而這一系列腐敗案的始作俑者,正是東方市沐龍灣農業觀光開發有限公司原總經理張延安。
在那些官員因地產界“朋友”落馬的案例中,地產商是行賄主體,是主動的腐蝕者,因此可以說是他們將官員“拉下水”。但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一個項目前期至少要蓋不少于50個章,不同部門都搶著想參與審批和驗收,這其中恐怕也有不少主動涉腐的心術不正的領導干部。俗話說“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但在涉及房地產的腐敗案中,有一些官員簡直就是挽好了褲管故意在河邊溜達。
問題官員手里有不被約束的權力,不法商人心懷謀取暴利的動機,基于利益的“朋友圈”很容易形成。事實上,無論從加強官員權力監督,還是從完善商業規則的角度,這種利益共謀是可以規避的。但是,為什么這種現象危害至今?究其因在于,官員與地產商的結合會產生金錢之外的另外一個效果——GDP政績。
曾有落馬官員感慨,自己和地產商成為朋友,完全是為了“發展需要”——通過土地出讓可以規劃城市改變市容,可以發展房地產業拉動GDP,賣地還可以增加財政,而這些方面都是維持和晉升官位的政績指標。這也就能解釋為什么官商勾結的塌方式腐敗總能發生在領導眼皮子底下。睜著一只眼看政績,閉著一只眼看腐敗,對腐敗高度容忍,對政績無比苛求,手下腐敗起來自然更加毫無顧忌。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也是改革的著力點。要減少地產腐敗,減少不法開發商媚官最終“坑官”的現象,需要通過全面深化改革,讓公共資源陽光分配,讓官員的“自由裁量權”越來越小。
編輯:水靈
關鍵詞:地產 官員 腐敗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