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銳評
“廣州式排隊”說明什么
近日,廣州岑村公交總站市民排隊上78路公交的照片在網上熱轉,被網友贊譽為“廣州式排隊乘車”。《廣州日報》記者前往岑村總站采訪時看到,等候78路車的乘客隊伍超過100米,在站內整整齊齊地繞了一個圈,沒有一人插隊。
為什么叫“廣州式排隊”而不是“中國式排隊”?仔細看照片,跟我們平常所熟悉的排隊還真有點不一樣。首先,看不到一般公交車站不可缺少的“標配”:鐵柵欄。鐵柵欄一般都有一人高,甚至比人還高一點,這樣就不容易加塞。這是一種強制的秩序。至少三十年前,杭州也使用鐵柵欄。鐵柵欄的缺點是容易生銹。后來大概是投入公用設施的經費多了,鐵柵欄升級了,改用不銹鋼柵欄。柵欄是變漂亮了,但是,有柵欄才有秩序的“規律”沒有變。人被置于柵欄中,不是一件有面子的事情。
沒有柵欄就沒有秩序,就要插隊,“加塞”,就要引起爭搶。在醫院排隊掛號、取藥,在火車站排隊買票,若不是有人維持秩序,有容易出現插隊,“加塞”。有人在你前面插隊,說還是不說?說了引起爭吵、爭執,甚至動手,一想到這里,就告訴自己“忍一忍吧”。我們被告知已經進入后現代社會了,但我們還是未能免于原始恐懼。
出現爭搶,至少需要兩個條件:一是資源不足,不能滿足需求;二是資源分配不均,或者不透明,容易引起恐慌,有恐慌就有爭搶。一旦“不足——恐慌——爭搶”成為一種習慣性思維,就很難改變,即使并不存在資源不足的情況,爭搶也會出現。但“廣州式排隊”卻是個反例。廣州78路公交車起點站出現100多米長的隊伍,可見車輛不能滿足需要,但乘客還是那么有耐心地排隊,他們是怎么做到的?他們是怎么解決資源不足與恐慌之間的問題的?排隊時是什么樣的心理狀態?可惜報道很簡單,沒有提供這方面的答案。
“廣州式排隊”還有一個特點,排隊者之間,前后都保持一定距離。不像我們所常見的排隊那樣,人和人挨得很緊,有的幾乎是前胸貼著別人的后背。貼得緊,有一個好處,別人要插隊比較困難,但是,它有一個看不見的壞處:破壞或泯滅了人對心理空間的需求。對個人心理空間的需求,是人對安全、獨立、隱私等各種需求的綜合,心理空間需要物理空間來保障。當然,在不同的環境里,人的心理空間的大小會有相應的變化。籠統地說,注意不侵入他人的心理空間,既是一種自尊,也是對他人的尊重。很多人在國外,尤其是發達國家,都有過這樣的觀察或經歷:當你在街上遇到一個老外,他或她可能遠遠地就放慢腳步,讓你從他面前走過后他再繼續向前走,以免兩人身體過近或發生接觸。他的“禮讓”,是他自己的需求;寧可慢一點,也不愿意別人進入他的個人空間。在滿足自己需求時不打擾他人,這就是——自由。
沒有個人心理空間需求的人,也不會理解、尊重他人的心理空間;人和人之間身體距離過近,沒有足夠的心理空間,會產生無名的煩躁,言語、行為都容易失控,發生人際沖突的可能性就增加了。“廣州式排隊”顯然能減少這種沖突的發生。做到這一點,真的很好。
廣州是中國的一部分(廢話),什么時候,“廣州式排隊”擴大成為“中國式排隊”?
編輯:水靈
關鍵詞:廣州式排隊 說明什么 岑村公交總站 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