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要論>銳評銳評

生態葬怎讓后人背負不孝的罵名

2015年03月17日 16:35 | 作者:戴先任| 來源:齊魯網
分享到: 

  原標題:戴先任:生態葬怎讓后人背負不孝的罵名

  手持菊花唱哀歌,懸掛許愿卡寄哀思。3月14日,來自南京鼓樓區的400多名機關黨員干部、學生、市民代表在石頭城公園參加了今年南京市首場清明社區公祭活動。現代快報記者發現,對于綠色殯葬、生態葬的形式和相關政策,市民的認知有了提高,說起身后事來,也很放得開。(3月15日現代快報)

  還有二十天就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一些地方已經開始在提前進行清明公祭活動,像南京鼓樓區的此次活動就是。逝者已矣,但生者卻會慎終追遠,祭拜祖先,對先人們進行悼念與紀念,感恩先人給予我們生命,讓我們得以繁衍生息,同時,有生必有死,每個人在此時,也會更多地想到平時可能想得較少的生與死的大事。

  數千年來,國人都講究“入土為安”,認為體面的安葬還能讓逝去的人在陰間“享用”,根深蒂固的思想和傳統習俗,讓人們不敢和不想將逝去的親人草草安葬,一怕愧于良心,二怕別人笑話。但這種觀念早已落伍于時代,甚至不合乎時代發展,卻又在很多地方仍然是主流殯葬觀,還難以從根本上進行撼動。

  去年清明期間,南京實施獎勵政策,對選擇“不留名、不留碑、不留灰”生態安葬形式的,一次性給予每戶1000元獎勵。但是一年下來,全市符合生態葬補貼條件的共有261戶,結果只有36戶來領取了1000元。先不說南京每年死亡人口在3.2萬左右,符合生態葬補貼條件的261戶,只是可憐的可以忽略不計的一個零頭,就在這開明地選擇生態葬的261戶中,面對政府給予的獎勵,卻很少去領,大部分的人不好意思拿,說是怕被親朋好友說不孝。

  實行綠色殯葬、生態葬,一般都是逝者自己的意愿,子女連去領獎勵都怕親朋好友說不孝,可想那種傳統而錯誤的殯葬觀念還左右著大多數人的思想。與之類似的一則新聞是,有女子遵照父母生前的意愿,當他們過世時,把父母的遺體先后捐獻出去。然而,她沒有料到,此后的10多年,她和家人一直生活在鄰居和親友們“異樣的眼光”中。讓她不得不在6年內連續搬家3次之多。在面對大多數人所信奉的錯誤習俗面前,一些正確選擇的人就成了離經叛道,背負罵名,甚至活在世人唾罵聲中。

  當然,要能扭轉數千年來流行的殯葬觀念,非短時間能見成效,需要宣傳教育,政策實施與獎勵,要從多方面入手,要讓選擇遺體捐獻與生態葬者的后人,有更多的悼念逝者的去處,在顧及人們感情的基礎上,還要多給予政策鼓勵,要更多地讓人們看到薄葬、生態葬的好處。

  亟待社會大眾認識與認同的一個觀念是:選擇生態葬,選擇死后捐獻遺體,其實是對整個社會做貢獻,是給社會的回報,這是一種“大孝”與大愛;而那些死后“風光大葬”,墓園修得“富麗堂皇”,進而占據生者有限資源的人,才讓后人為其抹了黑,為其背負了與活人爭地的自私自利的罵名,由此來說,這樣的子女,才是真的不孝。

 

編輯:水靈

關鍵詞:生態葬 不孝 罵名 清明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