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銳評
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次會議上強調,要科學統籌各項改革任務,協調抓好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改革舉措,在法治下推進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突出重點,對準焦距,找準穴位,擊中要害,推出一批能叫得響、立得住、群眾認可的硬招實招,處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關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來,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民群眾對全面深化改革、依法治國、反腐倡廉的滿意度,各項工作的成果,要讓人民群眾“看得見摸得著聞得到”,要見到改革成果的“真金白銀”。而不是“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罵娘”。獲得感的衡量應該有多個方面,一是在精神層面,體現為人民群眾心情愉快,社會和諧;二是在物質層面,生活水平要有新的提高,收入增加,幣值穩定;三是在預期層面,對未來預期要良好,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發展下去,國與家都會更好。
從去年全國兩會到今年全國兩會,各項改革措施越來越得力,效果越來越明顯,力度廣度深度越來越大,群眾獲得感也越來越高。
一是反腐倡廉力度加大,群眾在政治清明上獲得感增加。對腐敗者的“絕情”,就是對民眾的熱愛。據公開資料統計,十八大之后的兩年多時間內,落馬的省部級以上高官達68名,平均每年有34名,年均落馬高官數量為十八大之前的10多倍。
二是把權力放進制度的籠子里,擺在陽光下。對有權有勢者的監督與管控,讓一部分作威作福慣了的官員覺得“為官不易”。這是絕好的事情,也是群眾的一種獲得感。過去,有的官員把自己視為“父母官”,伸手要不該有的待遇,不愿意放棄既得利益。在2014年,公務員領域最為典型的改革有兩項:車改與養老金并軌。公車私用被老百姓視為“車輪上的腐敗”,公車改革一年可以節約1000億-1500億元之間。而黨政機關養老金制度的改革,也可以增強整個社會的養老金的力量。這一類的改革,既構建了市場經濟制度,又改變了公務人員的形象。
三是用好公平正義之劍。對公檢法各項制度的改革完善,是社會公平的基礎。2014年以來,對司法公正有不少改革措施,在羊年春節前后,公安部、最高檢、最高法全面深化改革意見又先后公布,總共推出了200多項相關領域的具體改革措施或任務。這些舉措的實施,將進一步優化國家司法權力、保障公民合法權益、理順司法體制。
四是構筑市場經濟的制度框架。表現在不動產登記與公民納稅識別號等制度的建設。這是保護公民的合法收入,監控社會上的非法收入、灰色收入的基本制度。
五是鼓勵創新,寬容失敗。建設創新型國家,必須關愛創新者。就最近來說,2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進一步減稅降費措施、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和創業創新。在前期國家已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基礎上,從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將享受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的小微企業范圍,由年應納稅所得額10萬元以內(含10萬元)擴大到20萬元以內(含20萬元),并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另一個重要措施是從4月1日起,將已經試點的個人以股權、不動產、技術發明成果等非貨幣性資產進行投資的實際收益,由一次性納稅改為分期納稅的優惠政策推廣到全國,以激發民間個人投資活力。按照上海自貿區的嘗試,可在不超過5年期限內分期繳納所得稅。
有理由相信,堅持“四個全面”,人民群眾一定會有更多的驚喜與獲得感。
(作者系湖北省政協常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
編輯:水靈
關鍵詞:葉青 習近平總書記 全面深化改革 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