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銳評
反家庭暴力要立法更要執法
8月17日,由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廣州市政協社會法制和民族宗教委員會、深圳市婦聯聯合主辦的“2014深圳反家庭暴力立法研討會”召開,《深圳經濟特區反家庭暴力條例(草案)》初稿于會上公布討論。有關部門透露,深圳93.9%的丈夫曾對妻子施暴!《草案》首開先河將經濟傷害行為納入家庭暴力范圍。 (8月18日《廣州日報》)
李陽家暴事件、白靜被殺害案曾引起社會極大關注,《不要和陌生人說話》的故事情節至今讓人記憶猶新。有數據顯示,中國至少有1/4的家庭存在家庭暴力,家庭暴力已經成為我國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據本次立法研討會透露,深圳93.9%的丈夫曾對妻子施暴,更是把家庭暴力問題以放大狀態呈現在公眾面前。盡管《刑法》、《婦女權益保障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等法律,對禁止家庭暴力作出了一些規定,但是在如何有效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為家庭暴力受害人提供保護和救助等方面,缺乏具體、可操作的規定。再加上,家庭暴力舉證困難,夾雜著婚姻、親情的因素。執行效果并不理想,對家庭暴力制造者的威懾力還沒有顯示出來。正如全國婦聯權益部部長蔣月娥所言,“家庭暴力早已不是個人私事,制定反家暴的專門法律,將使中國4.01億個家庭中的成員獲得公權力的保護。”反家庭暴力立法迫在眉睫。
當然,遭遇家庭暴力的一方有很多途徑為自己討回公道,如以虐待家庭成員罪,把施暴一方告上法庭;起訴離婚;或者向婦聯申訴;向媒體求助。但是,“寧拆十座廟,不毀一樁婚”,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傳統和社會輿論都是息事寧人、勸和不勸散。“清官難斷家務事”,在公眾的潛意識中,家庭暴力仍然被看作是家務事。家庭暴力受害者在抗爭無果以后,除了忍氣吞聲,或者用極端方式解決問題以外,其權利主張往往難以伸張。由于家庭暴力涉及婚姻、子女撫養、老人贍養等家庭倫理問題。所以,在我看來,反家庭暴力立法,也有對傳統世俗觀念與法律剛性不足的矯正意味。
盡管反家暴立法還需邁過如何界定家庭暴力、調查取證困難、適用罪名等幾道坎兒。但是,權利總比理由重要,辦法總比困難多,反家庭暴力立法應盡快提上議事日程,并集思廣益,廣泛征求社會各界尤其是女同胞的意見,早日與民眾見面,為遭遇家暴者保駕護航,為4億家庭打造和諧家園。
在《反家庭暴力法》出臺之前,深圳市領先一步,擬出臺反家暴地方法規,并把經濟傷害納入家庭暴力范圍,此舉拓寬了家庭暴力的外延,豐富了家庭暴力的內涵。盡管這樣做可能會導致家暴數據上升(深圳93.9%的丈夫曾對妻子施暴就頗能說明問題)。但是,將經濟傷害納入家暴的范疇,體現了法律保護家庭弱者尤其是經濟不獨立女性權利的姿態。夫妻的收入有多有少,特別是全職太太,她們與丈夫支架存在經濟依附關系,她們不惜犧牲自己的事業在家相夫教子,其權利與尊嚴,無疑應該受到尊重。從法律上講,夫妻雙方有互相扶助的義務,夫妻雙方的收入是共同的家庭財產。收入多的一方不應歧視收入少或者無收入的一方。深圳市擬將經濟傷害納入家暴范圍,是可貴的立法嘗試,將為未來的《反家庭暴力法》積累立法經驗。
反家庭暴力入法,為家庭弱勢成員撐起一片權益天空,無疑是必要的。但是換個角度講,立法不能解決所有家庭暴力問題。如何增強法律可操作性,加大對施暴者的懲罰力度,讓受害者有底氣對包括經濟傷害在內的各種家暴行為說“不”,比寫在紙上的法律條文更重要。而且,家庭暴力的危害時刻存在,相關部門與受害人不能坐等立法。在反家暴的問題上,公檢法、婦聯等相關部門與媒體都要切實負起責任來,加強輿論引導,提高家暴違法成本,全社會共同努力,形成法律法規與道德輿論的合力,共筑反家庭暴力安全防線,很有必要。(葉祝頤)
編輯:于瑋琳
關鍵詞:家庭暴力 反家庭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