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人民幣在亞太的地位日益提升
原標題:人民幣在亞太的地位日益提升
新華社記者
全球交易服務機構環球銀行間金融通信協會(SWIFT)的最新數據顯示,人民幣已經成為中國與亞太地區其他經濟體之間的主要支付貨幣,其使用量在過去三年增長了兩倍多,超越了日元、美元和港幣。
SWIFT表示,今年1月至4月,中國(包括香港)與亞太地區其他經濟體之間的結算支付有31%使用了人民幣,遠高于2012年4月的7%。這一變化表明,人民幣作為國際貿易結算和投資貨幣的認可度在亞太地區不斷上升,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穩步推進。
海外媒體注意到,過去五年來,人民幣自由使用程度大幅提高。彭博社援引數據報道說,人民幣占國際支付的比例上升至1.81%,從2010年10月全球排名第35位躍升至今年2月的第7位;中國對外貿易以人民幣結算的比例從2010年的7%上升到現在的20%。
彭博社還指出,全球超過30多家央行開始投資中國境內人民幣債券,從事離岸人民幣債券投資的央行則更多,發行離岸人民幣債券的國際機構也在增加;中國人民銀行與全球20多家央行簽署了雙邊本幣互換協議,總金額達4240億美元。此外,亞太、歐美地區建立了多家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滬港通為外資通過香港進入中國內地股票、債券市場提供了渠道,上海自貿區成為人民幣自由兌換的試驗田。
路透社判斷,未來數月,天津、福建、廣東自貿區也將試行人民幣自由兌換,這將是向資本賬戶開放邁出的一大步,有助于推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同意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一籃子貨幣,中國的改革速度令人吃驚。
國際觀察人士對人民幣國際化前景感到樂觀。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國際問題高級研究學院教授鮑泰利對新華社記者表示,從2009年初起至今,中國為促進人民幣國際化做出了一系列努力,包括放松資本賬戶管制、擴大人民幣在跨境交易中的使用范圍,以及不少國家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貨幣籃子。雖然目前人民幣還未能實現完全可兌換,但很顯然中國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曾于上世紀90年代擔任世界銀行駐中國首席代表的鮑泰利認為,人民幣已經成為非常重要的國際貨幣,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將鼓舞中國在放松資本賬戶管制、實現人民幣可自由兌換的道路上繼續前進。同時,中國經濟以及人民幣在世界經濟中的重要地位應該得到認可。
澳大利亞創新金融研究院院長郭生祥說,在2005年人民幣匯改之前,人民幣匯率在1美元兌換8.28元人民幣左右,2008年金融危機后人民幣升值30%至40%。目前,即使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人民幣作為國際儲備手段,幣值依然保持穩定。
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澳大利亞-中國關系研究院副院長詹姆斯·勞倫斯森表示,在國際上最受歡迎的結算貨幣中,人民幣位列第五,人民幣最近的良好表現將提升其加入IMF特別提款權一籃子貨幣的可能性。
盡管人民幣國際化步伐矯健,但它仍是世界貨幣體系中的新生力量,在國際支付、投資等領域的廣泛使用尚有待提高。世界事務理事會執行主席易卜拉欣·優素福指出,中國和印尼兩國央行之間已經達成了貨幣互換協議,但人民幣并非印尼對外貿易的主要結算貨幣,印尼對外貿易仍然以美元結算,中方可以考慮如何進一步擴大在兩國貿易中使用人民幣結算。
新加坡管理大學計量金融學副教授、原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學院院長白士泮說,一種貨幣成為國際化貨幣要經歷三個階段:第一是成為國際支付貨幣,第二是成為投資貨幣,第三是成為儲備貨幣。成為國際支付貨幣需要這個國家發行大量貨幣、經濟規模足夠大,并且國際貿易往來頻繁,而中國絕對具備這樣的條件。
白士泮同時指出,人民幣在國際間大量流通,持有者希望有投資渠道,因此中國金融市場的廣度和深度是關鍵。他引用數據說,美國實體經濟是中國的1.7倍至1.8倍,但其股票和債券市場卻是中國的8倍至9倍。中國實體經濟發展迅速,但金融市場沒有同比例增長,這對人民幣成為國際投資貨幣形成制約。鑒于中國金融市場的深度和廣度較之美國有較大差距,短期內人民幣仍無法替代美元。(完)(參與記者:劉劼、徐海靜、周檬、馬玉潔)
編輯:玄燕鳳
關鍵詞:人民幣 亞太 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