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尼泊爾地震救援詮釋命運共同體理念
新華社加德滿都5月19日電(記者 周盛平) 今年4月25日,尼泊爾發生了8.1級大地震,僅僅十多天后,這個“鮮花盛開的國度”再度遭受7.5級強余震的重創,本已滿目瘡痍的大地上,驚魂未定的人們陷入了更大困境。發生在喜馬拉雅南麓的強烈地震,還波及中國西藏、印度、孟加拉國等地。
大自然的變幻莫測與一波接一波的余震,讓尼泊爾飽受蹂躪:全國約2700萬人口中有近1000萬人受到直接影響,近半數縣遭災,8500多人死亡,近2萬人受傷。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包括中國在內的國際社會救助迅速趕來。根據尼泊爾方面不完全統計,已有來自30多個國家的107支醫療隊在尼泊爾災區救死扶傷。國際社會的救援力量互助合作、扶危濟難,將他們的心和尼泊爾民眾的心緊緊聯結在一起,以實際行動承擔起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
地震發生后,中國政府和人民大力支持尼政府和人民抗震救災,重建家園,建立了“跨越喜馬拉雅山脈的生命線”。正如中國駐尼泊爾大使吳春太所說,中國以充分履行國際義務的實際行動踐行了“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充實了周邊命運共同體的內涵。
在東方,中國唐代詩人杜甫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表達濟世情懷;在西方,英國詩人約翰·唐恩感嘆:“每一個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損傷”。從古至今,人類從來沒有停止過追尋共建命運共同體的腳步。
進入新世紀,當整個地球成為一個村落,這種追尋尤為迫切。“一棵樹擋不住寒風”,地震、海嘯、洪災、疫情、戰爭、恐怖襲擊……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需要世界各國攜手共克時艱、聚力合作。正如習近平主席指出的:“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應該牢固樹立命運共同體意識,順應時代潮流,把握正確方向,堅持同舟共濟,推動亞洲和世界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
尼泊爾大會黨政治家沙尚卡·柯伊拉臘的話讓人印象深刻:尼泊爾人有著對和平的信仰,與其他國家有太多共同的東西。我們沒有時間來勾心斗角,亞洲各國乃至全人類需要的是理解,是團結,是合作。
“孤舉者難起,眾行者易趨。”命運共同體早已不只是一個概念,尼泊爾地震國際大救援,以一個個生動感人的故事向世人詮釋著同舟共濟的命運共同體意識。
編輯:水靈
關鍵詞:尼泊爾地震救援 詮釋 命運共同體 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