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眾多民族親如一家——云南雙江民族團結掠影
新華社昆明4月14日電題:眾多民族親如一家——云南雙江民族團結掠影
新華社記者 白靖利
中國有一個縣,叫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位于云南省臨滄市。它是我國唯一由四個少數民族自治的縣,也是我國名字最長的縣。
今年4月15日,是雙江縣成立30周年。作為典型的多民族地區,雙江縣多年來保持各民族團結和睦、親如一家,堪稱民族團結進步模范。
互相通婚、互相學習
雙江縣因瀾滄江、小黑江在境內交匯而得名。據介紹,這片216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24個民族世代居住,少數民族占全縣總人口47%。
記者近日采訪了解到,當地各個民族互相通婚,一家多個民族的現象非常普遍。在雙江縣勐勐鎮忙樂村,50歲的魏學開一家有三個民族:魏學開是布朗族,他愛人是拉祜族,女婿則是漢族,一個來自重慶的樸實小伙兒。
一家三個民族,用什么語言交流呢?魏學開告訴記者,平時家里既說漢語也說布朗語,比較隨意。對于拉祜語,魏學開目前還是“會聽不會說”;女婿陳小德對于拉祜語和布朗語都不會說,但已經基本聽得懂。
記者問魏學開的女兒魏云秀,家里誰說了算。這個布朗族姑娘羞澀一笑,含情脈脈地看著陳小德。陳小德趕緊笑著說:“大家商量著辦。”
忙樂村村支書董光貴介紹,忙樂村有拉祜族、佤族、布朗族等7個民族,全村526戶家庭中,有150多戶家庭由兩個以上民族組成,26戶由三個以上民族組成。他說,村里從來沒有因為民族不同而導致家庭、鄰里矛盾。
董光貴認為,不同民族在一起,互相交流和學習,促進了忙樂村的發展。他告訴記者:“以前只有布朗族,我們出不去,外面的民族也進不來,現在這么多民族在一起,互相學習其他民族的優點,一起促進了寨子的發展。”
共同奮斗、共同發展
沙河鄉允俸村景亢組是一個傣族寨子,有農戶83戶。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景亢組摸索出“六個共同”的社會管理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據了解,“六個共同”包括銀行貸款共同用、特色民居共同建、大事小情共同幫、公益事業共同干、產業發展共同謀、文明村寨共同創。
以“銀行貸款共同用”為例,景亢組在村民理事會的統籌下,依靠集體的力量,采取富幫貧的形式,全組農戶共同承擔銀行貸款風險,先期貸到民居建設款的農戶,勻出部分資金支援后期貸款農戶,做到貸款共用。
又如“特色民居共同建”,村民統一采購鋼筋、水泥、石料等建材,集體勞動,不僅降低了建材、用工成本,還加快了建設進度。
景亢組組長俸貴明回憶,2012年過年前,村民俸貴清家甘蔗地著火了,20畝甘蔗必須三天砍完,否則無法達到甘蔗廠的收購質量要求,但是請工人已來不及。眼看俸貴清家一年的收入就要泡湯,全組村民都趕過來幫忙,連吃飯都是自行解決,不到兩天就砍完了甘蔗,挽回損失6萬多元。
近年來,“六個共同”的社會管理模式已在雙江縣推廣。雙江縣委宣傳部長羅歡歡表示,“六個共同”破解了農村融資難、勞力緊張、鄰里關系不順、公益事業發展滯后、人居環境臟亂差等問題。
依法自治,共促和諧
依據我國法律,自治縣可以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經省級人大常委會批準后實行。結合當地縣情,雙江縣開展了自治條例、古茶樹保護條例、南勐河保護條例等地方法規的修訂和頒布實行,依法治縣水平不斷提升。
為促進民族團結與社會和諧,雙江縣在鄉鎮、村成立人民調解委員會,聘請了1070名群眾基礎好、社會威望高、辦事公正的黨員為基層調解員。2014年,全縣化解了500多件民事和商事糾紛,有力地促進了民族團結。
培養少數民族干部是做好民族工作的關鍵。多年來,雙江縣大力培養和選拔使用少數民族干部,截至去年,全縣有少數民族公務員482人,占總數36.35%;其中有處級實職少數民族干部14人,占總數48.28%。
羅歡歡說:“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互相離不開”的思想在雙江縣干部群眾中深入人心。
多年來,雙江縣保持了經濟發展、民族團結、邊疆穩定、社會和諧的良好局面,先后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自治縣”“全國法治縣創建活動先進單位”,連續13年保持了“無毒縣” 和“平安縣”稱號。(完)
編輯:鞏盼東
關鍵詞:眾多民族親如一家 雙江民族團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