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頭條相關頭條相關
深圳市政協打造開放式立體化協商平臺
深圳市政協打造開放式立體化協商平臺
政協協商真的離群眾很近
本報訊(記者趙彤)盛夏的傍晚,在深圳最熱鬧的中心書城的階梯廣場,人頭攢動、氣氛熱烈。這里并沒有什么精彩演出,市民們追捧的是市政協舉辦的“委員議事廳”。
“最大范圍的協商就是不同階層、不同身份的人都可以根據個人意愿參與到協商中,平等公開地發表意見。因此,我們突破傳統的閉門協商方式,創新搭建以開放為特征的協商平臺。”在15日召開的全國地方政協工作經驗交流會上,深圳市政協主席戴北方介紹了市政協探索打造開放式、立體化協商平臺,積極推進政協協商朝著廣泛多層制度化方向發展的履職實踐。
去年以來,每月第三周周末市政協舉辦的“委員議事廳”把協商平臺放到廣場上、搬到市民中,讓政協委員與政府部門負責人、專家學者和普通市民,就老百姓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平等地表達意見。16場“委員議事廳”,共吸引121名代表各界別的政協委員、33位各領域的專家學者、62位政府領導及職能部門負責人登堂議事,8500多名普通市民就自己關注的話題自由地討論交流,群眾真正感到政協協商離自己很近。
“委員社區講堂”是一個委員深入界別和基層的協商溝通平臺。政協委員界別小組每周深入到街道和社區,為居民群眾傳播知識和文明,傾聽意見和呼聲。半年時間里,就有113名委員組成29個小組,前往44個街道的97個社區,為8100多名社區居民和企業職工舉辦了133場講座。
“這些開放性協商新平臺,改變了政協協商集中在上層精英層面、局限在辦公大樓內的傳統做法,使信息的交流、觀點的碰撞和各方的溝通更廣泛開展,有利于引導社會理性思維、形成最大公約數。”戴北方體會頗深。
2013、 2014兩年間,深圳市政協舉辦“情況通報會”15場,邀請27個黨委、政府職能部門負責人向全體委員通報工作進展。密度高、信息量大的通報會的直接成果是:委員建言獻策更接地氣、更符合深圳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特征。
專題協商會在堅持高層協商、重點協商全局性問題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加現場互動,加大事后追蹤,提高協商成效。比如,在“國際化城市建設”專題協商會上,市委書記和常務副市長率26個市直部門、10個區(新區)領導到會聽取意見,與委員進行面對面互動式協商。“美麗深圳、生態家園”專題議政會上,委員們的客觀建言、與會市領導的現場協調,直接促成了深圳灣觀海棧橋的復工建設。
為政協委員設立黨政工作的知情平臺——情況通報會,完善政協委員與黨政領導協商溝通的平臺——專題協商會,創辦經常性協商平臺——季度協商議政會。深圳市構建起了知情與獻策相統一、表達與監督相結合、精英協商與基層協商互補、社會各方廣泛參與的協商格局,政協協商具體而現實、豐富而立體。
編輯:玄燕鳳
關鍵詞:深圳市政協 協商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