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4·25尼泊爾地震捐贈報告》顯示——
我國為尼泊爾地震捐贈呈現四大特點
尼泊爾大地震發生后,當地和我國西藏自治區部分地區受災嚴重。5月13日,民政部所屬的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發布《4·25尼泊爾地震捐贈報告》,對我國向尼泊爾地震受災地區的捐贈情況與特點進行整理歸納與分析。數據顯示,截至5月12日,我國國內已捐贈款物總計2.3801億元并呈現幾個特點。
捐贈金額:政府援助過半數
《報告》顯示,尼泊爾大地震發生后,我國政府、各類企業和公益機構反應迅速,在奔赴災區投入抗震救災的同時展開了形式多樣的募捐和捐贈行動。截至5月12日,國內捐贈的款物中大部分為資金捐贈,約為1.7億元,物資捐贈價值約6000萬元。
對捐贈數據的統計分析發現,從捐贈金額上看,政府援助占到總額的約55%,達到1.14億元;各類社會組織捐贈次之,為4988萬元,約占24%;個人直接捐贈金額較少。值得注意的是,各類公益組織承擔了相當多的募款工作,吸收了部分個人和企業的善款,并且通過直接捐助、應急救援、委托項目等方式援助災區。
此次尼泊爾地震中,不少佛教寺院和相關背景的基金會也積極參與了捐贈,此類捐款筆數為19筆,捐贈金額共808萬元,約占社會組織捐贈的15%。
公眾捐款:手機捐贈成首選
《報告》顯示,在針對4·25尼泊爾地震的捐贈中,通過手機移動客戶端和線上支付程序捐贈的比例很高。截止到5月10日,通過騰訊公益、支付寶E公益、新浪微公益三大平臺捐贈人次共達到53.2萬余人,共募集資金3025萬元。其中通過騰訊平臺接收的捐款資金約為2243.5萬元,共計26.4萬余筆,平均每筆捐贈金額約為84元。
值得注意的是,手機捐贈以其方便快捷的特點,越來越受到公眾青睞。在通過騰訊公益平臺捐贈的2243.5萬元中,有2001.3萬元是通過手機客戶端捐贈的,占比超過89%。
民間救援:專業水準待提高
尼泊爾地震發生后,中國政府和民間相繼派出專業的救援力量奔赴一線,參與到抗震救災中去。這也是中國民間救援隊伍在國際舞臺上的一次整體亮相。
由于高原山地救援需要充分的準備,對專業性、隊員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組織后勤保障都是一次巨大的考驗。報告統計分析顯示,中國參與尼泊爾地震救援的大多是規模較大的基金會,有強大的資金保障和協調能力,并長期參與救災一線工作,已經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救災協調機制。
但是報告也指出,從本次跨國救災的行動來看,我國民間組織參與災害救援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民間救援以物資運輸和生命搜救為主,專業的醫療救援能力較弱。此外各個民間救援隊伍各自為政,在海外信息搜集匯總、整體協作、語言溝通等都還缺乏統一的支持協調機制。
應對災害:企業履責更成熟
報告顯示,在此次尼泊爾大地震發生后,我國企業所表現出來的災害應急能力讓人刮目相看。
災害發生后,我國旅游行業的相關企業及時響應,采取多種措施展開救災行動。首先是保障顧客的人身財產安全,其次提供了多元化的應急服務,并積極捐款支持災區。從迅速及時、條理清晰的反應策略,可以看出國內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行動更加成熟。
此外,國內多家航空公司、電信公司、電網公司、保險公司多領域的企業也積極為此次大地震我國西藏受災地區提供了各項保障服務。
“面對災難突發事件,企業的社會責任并不是第一時間捐贈多少金錢,而是應該理性地分析企業如何能夠最佳發揮作用,如何和自己的業務緊密結合,保障相關者的利益,其次才是通過捐贈資金向災區輸送救援的‘血液’。”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相關負責人說。
編輯:玄燕鳳
關鍵詞:尼泊爾地震 捐贈 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