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你言我語
網友熱議:體制內外,何去何從
做一名“體制內”的公務員,進一個“有編制”的企事業單位,一直是很多年輕人的職業首選,有人甚至表示“死也要死在編制里”。如今,“體制內”的 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職業標準越來越高,特別是去年以來,公職人員的行為規范、作風表現被戴上“緊箍”,讓一些人羨慕的隱性福利也悄然失去,有人感嘆 “為官不易”,有人還想“逃離體制”。面對新的職場生態,年輕人的擇業觀是否也在改變?觀念背后,又映射怎樣的社會轉型呢?眾多網友分享了他們的想法。
尋求安穩,是現實選擇
對想留在縣城的我來說,考進“體制內”是必然選擇。首先是因為縣城發展機會較少,資源匱乏,只有考入“體 制內”才算找到了工作。第二,有些家長的觀念仍然很傳統,認為不進“體制內”等于白讀書,還希望自己的女兒找一個“體制內”的如意郎君,否則不讓嫁。遇到 這樣的“霸王婚嫁條件”,我只能拼命向“體制內”沖。第三,進不進“體制”,也要看個人的性格興趣。我是一個隨遇而安的人,工作認真踏實,如果能考入“體 制內”,不但能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更可以為成家多個砝碼。
“體制內”,我來了!
(@對愛執著2014)
父母從小就灌輸我這樣的觀念:爺爺是個裁縫、爸媽是普通工人,你必須好好學習考進大學才能鯉魚跳龍門!2011年研究生畢業時,我報名參加了全國大學生 志愿服務西部計劃,來到陜西一個國家級貧困縣志愿服務。大家都說,要對得起自己的基層經驗就必須考公務員。經歷3次失敗后,我在老家附近的一個縣城落地。 不過,后來才得知,我們并沒有“保險繩”——編制。
如今,我在這個普通崗位工作了一年半,每天走基層、寫材料,實在辛苦。但我相信,那個“編制”,有付出也終會獲回報。
(@大房子)
進與不進,那都不是事
我喜歡“流浪”,幻想去追求合理的自由、汲取無盡的知識、開闊狹窄的視野。可殘酷的現實放在眼前——買房置業、談婚論嫁、照顧父母,細細想來,這都需要穩定的收入來支撐。
為了更好地適應畢業過渡期,我得去找一份工作。也許再經過一段時間的磨練,我會對自己的職業規劃有清晰的認識。或許,我也會按照父母期望的,選擇做一名公務員,但至少要積累一定社會閱歷后再去報考——好飯不怕晚!
(@何敏祺1991)
進與不進,不難抉擇。每個人心中對于自己的理想生活都有定位,若體制內生活的穩定、規律能吸引你,那就向前。若體制外的快節奏、多變化的色彩更讓你著 迷,那就移步體制外。沒有復雜的事情,只有復雜的內心!如果我們能明確自己的內心需求,進體制內還是去體制外不是問題。用那飄來的五個字說:那都不是事!
(@吳下阿蒙)
動機不對,莫當公務員
中國正處在經濟、社會的轉型期,需要吸收很多有新思維、新想法的年輕人加入。年輕人不要盲目進入體制內,因為如果對體制的依賴多于熱愛,會束縛我們的手腳和思想。
現在,體制內的年輕人多不愿意去農村、下基層,說明他們的職業定位并不端正。國家發展需要的不是整天算計著進出“體制”究竟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的人,要的是踏踏實實工作、充滿活力激情的年輕人。職業追求不端正、社會沉淀不豐富的人,還是不要去“體制內”了。
(@南得常樂)
我有一個同學,考公務員考了4年,得知自己被錄用后,喜極而泣,踏上工作崗位后卻又十分失落。他羨慕體制外的人,但又擔心自己“說走就走”成本太高,甚 至不如現在好,總是瞻前顧后。還有一君,向往進入“體制內”,理由居然是有人好辦事——“現在小孩上幼兒園都得找人呢,如果自己在體制內,就方便許多”, 令人無言以對。
身邊事、手頭活,不要讓年華虛度。否則,耄耋之年終悔矣。
(@筱朵Katherine)
編輯:于瑋琳
關鍵詞:體制 網友 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