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樂觀社會樂觀社會
探訪山西鄉間老年“集體食堂”:“一美元吃兩天”
原標題:探訪山西鄉間老年“集體食堂”:“一美元吃兩天”
"一美元吃兩天"——探訪山西鄉間的老年"集體食堂"
清明節前,中國內陸省份山西南部地區已經回暖。90歲的運城市平陸縣窯頭村村民趙天慶每天都要走出家門,去村里的“集體食堂”吃飯。
趙天慶和村里所有70歲以上老人一樣,每天向“食堂”交3元錢,可以吃三頓不同花樣的可口飯菜,相當于吃兩天飯只花一美元。
這種“集體食堂”是中國政府近年在一些農村地區探索出來的“政府主導集中養老”新路子。
近年來,隨著中國老齡化趨勢加快,“養老難”問題日益凸顯,尤其在農村地區更為突出。
“大量青壯年迫于生計和子女教育離開農村,留守、空巢老人平日獨自生活,中國傳統的‘養兒防老’式家庭養老模式難以為繼。”山西省社科院人口研究中心主任譚克儉說。
為解決農村空巢、高齡老人的吃飯難問題,山西省平陸縣從2009年開始籌劃創辦“老年灶”,2010年在5個條件較好的村先行先試,開啟了老年人“集體上灶吃飯”的生活方式。
隨后,山西省在總結運城市平陸縣“老年灶”模式的基礎上,探索解決老年人吃飯和休閑娛樂難題。從2013年起在山西省千人以上的行政村建設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目前已實際建成2059個。
山西省運城市臨猗縣興教坊村的郭世舫今年72歲,兩個女兒已經出嫁,兒子一家在縣城做點小買賣,老伴去世后,郭世舫一個人在村里生活。“年紀大了,待在家里也不知道該干點什么,沒人說話,也不想做飯。”
郭世舫所在的興教坊村60歲以上的老人就有323人,占全村總人口的14.3%。為了保障全村老年人日間生活和解決年輕人的后顧之憂,2013年,興教坊村通過“政府補一點、村里拿一點、個人出一點、能人捐一點”的辦法,籌集資金50余萬元,將閑置的小學進行修繕改造,建設出擁有72張休息床位的6間休息室、4間餐廳、6套老年健身器材以及老年課堂和書畫室的日間照料中心。
興教坊村黨支部書記荊剛介紹說,自2013年9月成立以來,被照料的老人已達60人,老人自行選出合適的管理人員進行管理,黨員和部分群眾成立志愿服務隊,每周進行大掃除、洗涮等服務。
郭世舫和村里70歲以上的50多名老人每天都來日間照料中心吃飯、午歇、娛樂,一天三頓飯需要3到6元錢。
日間照料中心除了“吃的好”之外,還豐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郭世舫說,這改變了之前“坐在家里等死”的活法。“早晚各跳一個多小時舞,其他時間下下棋、聊聊天,一天歡歡喜喜就過去了,晚上回家睡覺,孩子在外面打工也放心了。”
山西省民政廳副廳長李太平介紹說,農村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依托村委會建設運營,充分利用和整合閑置學校、村委會等資源,采取維修改造的方法進行。“在中央支持3萬元的基礎上,省級相關部門為每個中心配套解決7萬元建設資金,同時縣級財政每年解決運營資金2萬元。”
趙天慶為此編了一首“順口溜”:“進了老年灶,清福享不完,活動有地方,吃飯在灶房,飯菜多變樣,老人喜洋洋。”
山西省民政廳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處處長王黎說,雖然正在探索的政府主導集中養老模式受到農村老人的普遍歡迎,但也存在經費壓力較大、發展不均衡等問題,“農村養老任重道遠,還需更多努力和探索。”
編輯:王瀝慷
關鍵詞:老年 集體食堂 一美元吃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