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樂觀社會樂觀社會
“清華幸福中國指數”公布
中國人星期六最快樂
中國人的幸福在哪里?與什么最相關?日前,清華大學心理系主任彭凱平率領行為與大數據實驗室以大數據方式對全國所有地級城市進行幸福指數計算的研究,結果顯示,幸福與錢關系不大,幸福感具有時間效應、節日效應和周效應。
這項被稱為“清華幸福中國指數”的研究是國際上首次利用大數據的研究方法探索幸福這一主題。彭凱平及其研究團隊根據中國人的文化和心理特點,結合幸福科學的經典理論,構建了用以測量幸福程度的中文心理詞庫,在此基礎上,掃描了新浪微博2013年全年數據,并根據各地微博注冊用戶的幸福詞庫,計算出中國所有地級城市的幸福指數,繪制了“清華中國幸福地圖”。
錢與幸福有多大關系?彭凱平的答案是,幸福與經濟發展沒有必然關系。研究表明,最幸福的城市里既有發達城市,也有很多欠發達城市,北京、上海均未進入最幸福城市的前50名。各城市幸福指數與人均GDP的關系圖顯示:在比較貧窮的地區,幸福隨著經濟發展而迅速上升,但在人均GDP3000美元左右則出現“幸福拐點”——人均GDP超過這條線后,幸福將不會隨著經濟發展而得到很快提升。“在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后,就不能再以經濟發展為唯一目標,而必須開始考慮能夠提高人民幸福的其他因素。”彭凱平說。
什么影響幸福?彭凱平教授及其研究團隊基于新浪微博全年數據繪制了2013年全年的幸福及其各個維度的走勢圖。研究發現,影響廣泛的負性事件,會對微博上的幸福指數造成一些沖擊,而一些積極事件,也會在社交媒體上引發幸福的積極波動,這是心理學家首次證明億萬級水平上的大規模心理同步效應。
與此同時,研究團隊在走勢圖中發現了節日的心理效應。彭凱平透露,網民們普遍認同的放假即幸福的觀點不準確。“節日對情緒的影響不僅與放假有關,也和節日本身的意義有關。類似春節、中秋節等具有歷史沉淀和心理傳統的節日給人們帶來的快樂要比元旦、國慶等現代節日多;同時,那些具有心理意義但沒有假期的非官方節日,如情人節、感恩節等也會形成幸福高峰;而一些心理意味較淡的節日,如五一等,雖然放假,對人們幸福感的影響卻沒有前述節日大。”彭凱平因此提示,對于節日,不能僅從調休、交通等經濟角度去考慮,也要從心理、意義等角度去考慮。
研究同時發現,中國人在星期六的正面情緒最高、負面情緒最低,是一周中最快樂的一天。(光明日報記者 晉浩天)
編輯:于瑋琳
關鍵詞:幸福 節日 研究 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