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我們過節了 家長“聽聽孩子的話”
記憶中的“六一”國際兒童節,總是充滿了“難忘”和“快樂”。然而,對于成都的一名小學生來說,這個兒童節將會以另一種方式讓他難忘。因為,排練兒童節會演節目時間長達3周,彩排時卻被淘汰。在今年“六一”到來前,他給當地教育局局長寫了封信,“要求不過兒童節”。
聯想到近年來不斷爆出的孩子因排練節目辛苦而“遷怒”兒童節的事例,不禁讓身為“大人”的我們產生疑惑并陷入思考——孩子自己的節日,到底想怎么過?又需要學校、家長怎樣的陪伴?
兒童節,誰“綁架”了誰?
兒童節前夕,在湖南某幼兒園里,五顏六色的氣球、歡快的音樂烘托著節日的氣氛。當洋洋表演完舞蹈后,坐在臺下拍照的媽媽謝女士總算松了口氣。為了排演這個節目,五歲的洋洋和小伙伴們練習了一周。謝女士坦言,“每天排練十分辛苦”。
這樣的兒童節文藝會演正在各地上演。
日前,福州某小學的五六十名小學生為了熟悉“六一”活動的場地,穿雨衣冒雨在操場上排練,引發了網友的質疑。曾經參加過類似活動的六年級學生吳彥彥告訴記者,組織文藝會演是學校慶“六一”的“慣例”,“反正每年都有,我總會被老師選上參加舞蹈表演,也沒人詢問過我是否愿意參加”。
文藝演出、匯報演出、文藝會演……無論如何,當兒童節年年被演出包圍,總會給人些許乏味的感覺,“為什么老師不向我們征集一下兒童節的過法?”孩子似乎有種被“綁架”的感覺。
被“綁架”的還有家長。商場里,針對兒童節的打折、促銷活動隨處可見,兒童無疑是這段時間的消費主力。對于小學三年級的魯玄欣來說,兒童節里可以“理直氣壯”地向爸媽索要禮物。面對孩子們提出的各種物質要求,特別是比較貴重的禮物,他的媽媽劉女士總是犯難,“兒童節已經‘變味’了”,“對于現在的孩子來說,兒童節的內涵完全被‘物質追求’所替代了”。
孩子們想怎么過節
看電影、游公園,還是買禮物、逛博物館……在北京一個購物廣場,記者隨機詢問家長是否知道孩子“六一”兒童節的愿望。多數家長表示不太清楚,其中的一些當場詢問身旁的小孩,“打算怎么過?”一個小男孩表示希望在家什么也不干,“玩一整天的電腦游戲”,說完,不好意思地沖著爸爸笑了。
孩子的節日,他們想怎么過,父母有沒有真正在意過呢?一項由媒體進行的調查顯示,對于過兒童節的方式,選擇“和伙伴一起玩”的孩子比例最高,占44%,其他依次是“參加學?;顒?rdquo;“一個人做自己想做的事”等。
中國教育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專家孫云曉建議,根據孩子的年齡和成熟度,把決定權交還給他們,“父母要做的只是陪伴”。該調查還顯示,76%的孩子表示兒童節里“強烈希望”有父母的陪伴。
“讓孩子成為節日的主角”
如今,兒童節的慶?;顒尤遮叾鄻踊?。但是,也有人認為,兒童節活動內容空泛,節日的本意被扭曲,快樂離孩子們越來越遠。我們也不止一次地聽到“把兒童節還給兒童”的呼吁。
“每年的兒童節其實是在給成人提醒,呼吁關注兒童成長”,孫云曉認為,應該給予孩子們更多的自由空間,讓他們享受到本該屬于自己的權利。將成年人的意志強加給孩子們,不僅會讓孩子們感到禁錮和不自在,更會影響到他們的成長,甚至產生負面影響。
教育學者尹建莉則認為,家長應該“聽聽孩子的話”,把注意力放在平時的溝通和陪伴上。“兒童節不應該沾染成人世界的弊病,要回歸它的本來面目。盡可能順應孩子們的天性,讓他們成為節日的主角。”(本報記者 陳鵬)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六一”國際兒童節 教育 文藝會演 逛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