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 頁 資訊 熱點聚焦 海峽觀察 臺海人物 臺商臺企 在大陸 兩岸交流

首頁>兩岸>資訊

閩臺“菇事”長

——兩岸食用菌菇栽培技術標準共通試點紀實

2024年10月22日 10:03  |  作者:記者 高志民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走進福建省漳州市薌城區天寶鎮田寮村,整齊排列于村頭高架橋下閑置空地上的“集裝箱”可不簡單。專門用來種植食用菌菇的它們,可以借助智能化系統控制菌菇不同生長階段所需要的光照、溫度、濕度、二氧化碳含量等參數,還可以通過手機App實時監控菌菇生長過程,控制出菇時間。

備受村民夸贊的“集裝箱”其實是“移動智慧菇房”。村民們想不到的是,“移動智慧菇房”竟然吸引了海峽對岸的目光。臺灣菇類發展協會理事長王國賓希望把這種技術引入臺灣,并制定相關標準,讓其同樣成為臺灣菇農的“致富法寶”。

王國賓的打算,并非心血來潮。現階段,福建試點開展兩岸食用菌菇栽培技術標準共通的帷幕正大大拉開,兩岸融合發展的“好菇事”正生動開講。

這“菇事”的開頭,還要從兩年前說起。

先行先試,共通3項團標

2022年7月,一場備受期待的會議——兩岸食用菌菇栽培技術標準共通試點項目啟動會在漳州市標準化協會召開。

會議確定,組建由龍海市九湖食用菌研究所、臺灣菇類發展協會為主導的標準共通領導小組,開展《秀珍菇栽培技術規范》《鮑魚菇栽培技術規范》《真姬菇栽培技術規范》3項食用菌菇栽培技術團體標準兩岸共同研制工作。

“秀珍菇、鮑魚菇、真姬菇產量高、經濟效益好,同屬兩岸栽培主流品種。因此,選擇將它們作為標準制定對象。”漳州市標準化協會秘書長陳志君介紹。

時間回到2022年6月20日。當天,福建省市場監管局印發《關于下達兩岸標準共通試點項目的通知》。其中,由龍海市九湖食用菌研究所、漳州市標準化協會聯合申報的“兩岸食用菌菇栽培技術標準共通試點”獲批立項。

按下“啟動鍵”,跑出“加速度”。2022年8月至10月,通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秀珍菇栽培技術規范》《鮑魚菇栽培技術規范》《真姬菇栽培技術規范》3項食用菌菇栽培技術團體標準的起草與征求意見工作順利完成。隨后,專家組對3項團體標準送審稿進行逐條、逐句審查,并提出相應修改意見。

2022年11月1日,漳州市標準化協會批準發布3項團體標準,自2023年2月1日起正式實施。據悉,3項團體標準所規定的術語和定義、菇場要求、原料要求、制袋工藝、栽培管理、病蟲害防治、采收管理等內容,得到漳臺兩岸食用菌菇產業協會、栽培企業的共同認可。

2023年11月17日,福建漳州蘑菇節開幕。蘑菇節期間,龍海市九湖食用菌研究所所長涂改臨與王國賓、臺灣牛樟菇菌產業聯盟理事長林裕霧簽訂《兩岸食用菌菇栽培技術標準互認共通協議》。雙方同意,在漳臺兩岸共同采用《秀珍菇栽培技術規范》《鮑魚菇栽培技術規范》《真姬菇栽培技術規范》3項團體標準。

互鑒“結碩果”

長期以來,兩岸食用菌菇栽培技術存異,如何實現標準共通?

龍海市九湖食用菌研究所、漳州市標準化協會給出的答案是:取長補短、優勢互鑒。

據介紹,兩岸食用菌菇栽培技術標準共通試點項目以福建省市場監管局確定的“四共同、三采用”標準共通機制(在標準研制階段共同選題、共同研制、共同比對、共同使用,在標準使用階段大陸先進標準臺灣采用、臺灣先進標準大陸采用、空白領域標準共同研制采用)為核心,在福建省、漳州市市場監管局的指導下,建立“團體標準入手、兩岸專家共商、共促產業發展”工作模式,有效推進漳臺食用菌菇行業協會、學會和企業之間的交流互動,研究兩岸標準體系異同點,形成包容性強、適用性廣的兩岸互認共通標準體系。

以食用菌菇栽培所使用的聚丙烯塑料袋為例,大陸栽培袋有15CM至18CM多種規格,而臺灣只有17CM一種規格。經實驗對比,17CM規格塑料栽培袋性能更優,相比其他規格可有效增產10%。同時,單一規格栽培袋所需自動化設備投入低,能有效降低菇農種植成本。因此,團體標準將塑料栽培袋的規格確定為17CM,在大陸地區推廣使用。

又比如,大陸菌包封口采用“三件套”(上蓋+下蓋+套環)模式,自動化程度高,具有封口力度適中、接種拆封操作方便、菌絲散熱性好、不易受雜菌感染、可重復使用等特點,而臺灣則采用傳統塑料繩打結封口方式,步驟繁瑣、性價比低。有鑒于此,大陸菌包封口“三件套”模式被寫入標準,在臺灣普及。

實踐證明,標準互認共通給兩岸企業和菇農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在3項團體標準的助力下,我們公司的秀珍菇、鮑魚菇、真姬菇不僅產量增加了12%至13%,成品保質期也足足延長了15天。”漳州市天珍農產品有限公司負責人林少強高興地說。他介紹,食用菌菇品質的提升,還帶動了產品價格的上揚,企業因此多方面獲益。

融合持續深入

合作,永不停歇。“菇事”,還在講述。

2024年1月6日,王國賓再次帶隊來到龍海市九湖食用菌研究所,考察漳州秀珍菇工廠化、周年化栽培管理技術,了解“移動智慧菇房”食用菌菇產業發展新模式。

目前,臺灣食用菌菇栽培方式仍以自然季節下大棚袋栽墻式栽培為主,受溫度、濕度、病蟲害等環境因素影響較大,產量有限,抵抗市場風險能力也較弱。

然而,在一水之隔的漳州市薌城區天寶鎮,食用菌菇栽培早已呈現出新的面貌。近年來,薌城區以天寶農業產業強鎮(食用菌)建設為契機,依托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和省現代農業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相關平臺的科研成果和創新優勢,用上了5G、物聯網、大數據、云服務等技術,打造出食用菌菇工廠化、周年化栽培和“移動智慧菇房”新模式。

統計數據顯示,相較傳統的季節栽培,秀珍菇的工廠化、周年化栽培,可使產量翻五倍以上,而“移動智慧菇房”通過智能化控制秀珍菇生長各環節溫度、濕度等,可使生長周期縮短90%、產量提高10%,且出菇期間不需要用藥管理,讓產品不存在農藥殘留風險。

與此同時,一間“移動智慧菇房”只需占地約24平方米,可靈活擺放在村民的房前屋后或村中閑置空地,大力發展庭院經濟。

記者獲悉,漳臺雙方目前已達成共識,將再接再厲,進一步共同研制《秀珍菇工廠化栽培技術規范》《庭院式移動食用菌方艙菇房》2項團體標準。(記者 高志民

編輯:周佳佳